[实用新型]一种叉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2327.5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0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赵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65 | 分类号: | B66F9/06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218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叉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间辅助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搬离拆掉并运输原液输送泵的叉车结构。
【背景技术】
在纺丝领域的氨纶车间中,原液输送系统中的原液输送泵出现需要更换的情况时,往往是采用纯人工手动更换并搬运,因原液输送泵重量较大,采用纯人工手动将原液输送泵从原液输送系统中搬离并运输至维修点或存放点不仅所需耗费的人力大、影响整个拆泵更换的效率,而且还存在着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搬离并运输原液输送泵的叉车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叉车结构,包括一车板、两通过车轴衔接的车轮、两支座、两直梁,及一用于夹持住原液输送泵的夹持件,所述两车轮位于车板下方且安装于车板上,所述两支座间隔设置且分别固定于车板的两侧上,所述两直梁的中部分别枢接于支座,所述夹持件安装于两直梁的前端部,且两该直梁的后端部分别衔接一长度可调的调整杆。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杆通过固定套衔接于直梁的后端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该叉车结构能够将原液输送泵快速且省力的从原液输送系统中搬离,并通过推动该叉车结构将原液输送泵迅速地运输至维修点或存放点。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叉车结构100,包括一车板1、两通过车轴(未图示)衔接的车轮2、两支座3、两直梁4,及一用于夹持住原液输送泵的夹持件5,所述两车轮2位于车板1下方且安装于车板1上,所述两支座3间隔设置且分别固定于车板1的两侧上,所述两直梁4的中部41分别枢接于支座3,所述夹持件5安装于两直梁4的前端部42,且两该直梁4的后端部43分别衔接一长度可调的调整杆6。其中,调整杆6是通过固定套7衔接于直梁4的后端部43。其中,夹持件5采用剪刀状夹持件或采用挂钩构成的夹持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剪刀状夹持件;而挂钩构成的夹持件具体指的是在两直梁4的前端部42分别悬挂一挂钩,使用时通过挂钩卡挂住原液输送泵以实现对原液输送泵的夹持。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将叉车结构100推至需要拆掉原液输送泵的相应位置,之后握住调整杆6并向上提,使得两直梁4的前端部42下压至原液输送泵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夹持件5夹持住原液输送泵,之后下压调整杆6(为了省力,可将调整杆6适当调长一些),根据杠杆原理,能够较为轻松的将原液输送泵提起,然后推动叉车结构100将原液输送泵运输至维修点或存放点,整个操作省力快捷。
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叉车结构能够将原液输送泵快速且省力的从原液输送系统中搬离,并通过推动该叉车结构将原液输送泵迅速地运输至维修点或存放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乐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2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混合分布器以及合成氨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多路阀操纵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