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1646.6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8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薛永兴;毕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雄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高频 射线 | ||
1.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包括控制器、X球管(5)和壳体(1),控制器和X球管(5)设置在壳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模块(2)、驱动模块(3)和电源模块(4),主控制模块(2)与驱动模块(3)相连接,主控制模块(2)将控制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3);电源模块(4)分别与主控制模块(2)和驱动模块(3)相连接,电源模块(4)为其提供电源;驱动模块(3)包括高频主逆变电路和高频灯丝逆变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主逆变电路包括脉宽调制器(U3)、反馈设定电压模块、报警控制模块、反馈输入模块和输出电压模块;
所述反馈设定电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信号输入端a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同时,信号输入端a分别与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同时,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同时,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控制信号b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都与地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VCC1相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三管脚相连接,同时,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二管脚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与电源+VCC1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与电源—VCC相连接;所述报警控制模块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六电容(C6)、第一极性电容(C7)和第一三极管(Q1),信号输入端c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一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同时,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四管脚、第十五管脚相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一极性电容(C7)的负极都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同时,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一极性电容(C7)的负极都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四管脚相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所述反馈输入模块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一滑动变阻器(RP1)和第八电容(C8),信号输入端d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一管脚连接,同时,第八电容(C8)、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连接,第一滑动变阻器(RP1)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所述输出电压模块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二极性电容(C9)、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和第五三极管(Q5);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一管脚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脉宽调制器(U3)的第八管脚分别与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VCC2、第二极性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第二极性电容(C9)的负极与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输出端信号e相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输出端信号f相连接,第二三极管(Q2)、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都与电源+VCC2连接,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都与地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雄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雄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16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训练裤
- 下一篇:坐便器的坐圈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