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超薄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3414.3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8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蒋李望;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 | 分类号: | H01L25/07;H01L23/48;H01L31/04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00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超薄 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极管,尤其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的旁路二极管。
背景技术
太阳能发电组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蓄电池或逆变器向用户提供电能或并网输出电能。为防止太阳能电站在强光下,由于某些部位的阳光被物体遮挡,造成其中一些因为得不到光照的电池片,由发电状态变化成为负载状态,产生严重发热受损(即热斑效应),这种效应能严重的破坏太阳能电池片和电站的正常工作,因此在太阳能组件中,每串电池片反向并联一到两只二极管,当该电池片组中有阳光被遮挡的情况,二极管即起旁路作用,以避免太阳能组件中电池片被烧毁。
由于在太阳能发电系统需应用大量的旁路二极管。现有技术广泛采用单体结构的二极管,通常采用焊接、插接或螺钉连接的形式逐个安装在光伏接线盒内。在加工过程中,人工取二极管逐个操作,难以实现生产自动化,、增加了劳动时间和强度,浪费了劳动力,同时增加了劳动成本,使客户产品竞争优势减弱。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2.5.30公告的授权,公告号为CN 202259373 U,名称为“用于光伏组件的旁路二极管模块”,公开了一种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盒内的旁路二极管模块,其模块采用了全环氧塑料封装结构,存在着导热、散热热阻高,工作时结温高,产品内应力大、运行可靠性低以及制造成本高等技术问题。同时其结构的定格给客户产品开发升级带来了较大的制约;造成客户产品的成本升高,增加了客户产品更新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合太阳能发电系统接线盒应用,有成本低、结构紧凑、散热热阻小、可靠性高、组装方便且可以适应客户配套设计不同结构、不同工艺终端产品的组合式超薄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正极引出端子、二极管本体和负极引出端子,所述二极管本体至少有两只、且相互串联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端子连接首个二极管本体的正极端,所述负极引出端子连接末个二极管本体的负极端。
相邻所述二极管本体之间通过引出端子相连,所述引出端子的长度为3-50mm。
所述正极引出端子和负极引出端子为L形;所述引出端子为T形。
各所述二极管本体并联,形成有扩展导通电流作用的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超薄二极管改进了现有技术中单个二极管逐个进行连接固定的形式,将二极管进行组合,使得安装简单,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加工的效率。二极管之间的引出端子不全部封装在塑料本体内,客户可以使其与其他金属件充分接触,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多种应用安装方法,可以采用插压接,回流焊接、铆接和电阻焊接,适合的安装结构和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客户的生产成本且提高产品的竞争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正极引出端子,2是二极管本体,3是负极引出端子,4是引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3所示:包括正极引出端子1、二极管本体2和负极引出端子3,所述二极管本体2至少有两只、且相互串联连接,所述正极引出端子1连接首个二极管本体的正极端,所述负极引出端子3连接末个二极管本体的负极端。半导体芯片焊接在引出端子塑封体内的延长段,芯片上部由连接金属片通过焊接与本体的另一侧引出端子连接。
相邻所述二极管本体2之间通过引出端子4相连,该连接对作为电路节点,与硅电池片组的串联节点相连接;所述引出端子4的长度为3-50mm。引出端子4的长度可根据具体的加工、连接工艺调整,满足使用要求。
如图2所示,所述正极引出端子1和负极引出端子3可以加工成为L形,所述引出端子4可以加工成为T形。
如图3所示,各所述二极管本体2并联,形成有扩展导通电流作用的二极管。
二极管的芯片N面焊接在引出端子向塑料本体内的延伸段,芯片的P面通过一连接片与本体内另一引出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式超薄二极管制造生产时,设计为连体工艺结构,在塑料封装等工艺完成后,进行分解。可以高效率的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3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