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催化器、排气系统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02343.4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6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叶天行;张佳伟;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排气 系统 以及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器、具有该催化器的排气系统及具有该催化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排气系统的催化器是排出排气气流、催化转化尾气废气的重要部件。催化器的设计主要考虑动力性能和催化性能。动力性能体现为排气背压,排气背压高,则油耗高,功率扭矩下降,反之,则油耗低,功率扭矩提升。催化性能体现为催化剂起燃时间,催化性能有法规要求。大部分情况下,催化剂起燃时间应尽量减小,因此需要具有较高温度和较均匀的排气气流。
汽车排气系统的催化器包括催化器筒体、设置于催化器筒体两端的端锥、设置于催化器筒体内的衬垫和催化剂,通常,现有的汽车排气系统的催化器中催化器筒体和端锥均是采用单层外壳,且端锥为直入直出的端锥形状(即端锥的端口与催化器筒体的端口正对),衬垫为长衬垫的设计方式。
目前的催化器存在以下问题:
催化器采用单层外壳,成本较低,但对排气气流保温效果不强,气流到达催化剂表面时温度低不利于起燃;
直入直出的端锥形状模具设计简单,成本较低,但对排气气流整流不是很好,排气气流到达催化剂表面时不均匀会导致起燃时间加长;
长衬垫会被排气气流直接吹到,增加了吹蚀的风险。
由此可见,现有的汽车排气系统的催化器具有起燃时间长、排气背压大、衬垫易被吹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器、具有该催化器的排气系统以及具有该 排气系统的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催化器起燃时间长,排气背压大,衬垫易被吹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催化器,包括:
催化器筒体,所述催化器筒体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设置于所述催化器筒体内的衬垫,其中所述衬垫内设有催化剂;
进气端锥,所述进气端锥包括第一锥形筒体,所述第一锥形筒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进气端口和第一出气端口,其中所述第一出气端口与所述催化器筒体的第一端口对接,所述第一进气端口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一出气端口的开口方向呈第一夹角;以及,
出气端锥,所述出气端锥包括第二锥形筒体,所述第二锥形筒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进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其中所述第二进气端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出气端口的开口方向呈第二夹角,所述第二进气端口与所述催化器筒体的第二端口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端锥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进气端锥和外层进气端锥,所述内层进气端锥和所述外层进气端锥均与所述催化器筒体的第一端口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进气端锥和所述外层进气端锥之间填充有保温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端锥为双层结构,包括内层出气端锥和外层出气端锥,所述内层出气端锥和所述外层出气端锥均与所述催化器筒体的第二端口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出气端锥和所述外层出气端锥之间填充有保温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器筒体是由半圆管状的第一管壳和半圆管状的第二管壳对合焊接形成。
一种排气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催化器。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催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催化器,通过将进气端锥和出气端锥改进为具有两个朝不同方向开口的进、出气端口,可以对排气气流进行整流,使得排气气流阻力减小,使得由进气端锥进入到催化器筒体内的催化剂芯表面的气流更加均匀,既降低了排气背压,又充分利用了催化剂,减少了催化剂的起燃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进气端锥和出气端锥设计为双层结构,可以对排气气流进行保温,减少催化剂的起燃时间。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催化器的主视图;
图2表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催化器,包括:
催化器筒体100,所述催化器筒体100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设置于所述催化器筒体100内的衬垫(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衬垫内设有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02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电力设施测高尺
- 下一篇:低轮廓机场跑道路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