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四轮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286318.1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8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军;孙小捞;王定保;佟红霞;杨德芹;朱春熙;王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7/14 | 分类号: | B62D7/14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张彬 |
地址: | 471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轮转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汽车的四轮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自十九世纪以来,前轮转向一直是汽车转向的主要方式,这种源自四轮马车的转向方式,被作为理所当然的转向方式。但是,传统的前轮转向系统具有低速时转向响应慢,转弯半径大,转向不灵活,高速时方向稳定性差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其结构简单,减小了车辆转弯半径,提高了车辆的操作灵活性和稳定性,最大程度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了驾驶人员和乘客的安全,经济效益会相当可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包括车辆底板和两组设置在车辆底板上的梯形转向机构,两组梯形转向机构分别驱动汽车的前轮和后轮转向,两组梯形转向机构分别由相应的曲柄摇杆机构和步进电机驱动, 所述梯形转向机构的一个梯形臂上固定的转向节臂通过转向直拉杆与曲柄摇杆机构铰接,所述的两组梯形转向机构上分别设有与汽车的前轮和后轮连接的转向节,所述步进电机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的转向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分别与汽车方向盘和汽车车轮相关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梯形转向机构包括向横拉杆以及分别与向横拉杆两端铰接的两个梯形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控制系统控制步进电机驱动两个曲柄摇杆机构同时旋转,实现了四个车轮同步转向,前后轮逆向转向时,减小转弯半径;前后轮同向转向时,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进行车道变换或转向时的操作稳定性,提高了车辆的操作灵活性和稳定性,控制系统还可自动校正车轮转弯角度,调整车轮转向时间,这样既减小了转弯半径,同时还可避免车辆较大的摆尾动作,最大程度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了驾驶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车辆底板,2、前轮,3、后轮,4、曲柄摇杆机构,5、梯形转向机构,6、转向节臂,7、转向直拉杆,8、转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汽车四轮转向系统,包括车辆底板1和两组设置在车辆底板1上的梯形转向机构5,两组梯形转向机构5分别驱动汽车的前轮2和后轮3转向,两组梯形转向机构5分别由相应的曲柄摇杆机构4和步进电机驱动, 所述梯形转向机构5的一个梯形臂上固定的转向节臂6通过转向直拉杆7与曲柄摇杆机构4铰接,所述的两组梯形转向机构5上分别设有与汽车的前轮2和后轮3连接的转向节8,所述步进电机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与汽车的控制系统连接的转向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分别与汽车方向盘和汽车车轮相关联,所述的梯形转向机构5包括向横拉杆以及分别与向横拉杆两端铰接的两个梯形臂。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控制系统控制两个步进电机驱动曲柄摇杆机构4进行旋转一定角度,曲柄摇杆机构4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转向直拉杆7在机架内的往返运动,机架固定在车辆底板1上,转向直拉杆7的往返运动带动转向节臂6的运动,进而将运动传输到与转向节臂6固定连接的梯形转向结构5上,梯形转向结构5带动转向节8运动,从而带动前轮2和后轮3同时转弯。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系统控制步进电机驱动两个曲柄摇杆机构同时旋转,实现了四个车轮同步转向,前后轮逆向转向时,减小转弯半径;前后轮同向转向时,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进行车道变换或转向时的操作稳定性,提高了车辆的操作灵活性和稳定性,控制系统还可自动校正车轮转弯角度,调整车轮转向时间,这样既减小了转弯半径,同时还可避免车辆较大的摆尾动作,最大程度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确保了驾驶人员和乘客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理工学院,未经洛阳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286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