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发动机用油浴式三级空气滤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73703.5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4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程伟;李爱芝;苑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伟;李爱芝;苑章义 |
主分类号: | F02M35/026 | 分类号: | F02M35/02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发动机 用油浴式 三级 空气滤清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柴油发动机用油浴式三级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单缸柴油发动机保有量在800万台以上,其空气滤清装置主要使用原单级纸质空滤、两级油浴式空滤或铁壳金属丝网三级空滤。但是单机纸质空滤滤清效果差、寿命短,根本不适合农机使用;铁壳金属丝网三级油浴式空滤器其滤清效果差、易开裂,其金属丝易生锈断裂进入气缸而损坏发动机,该空滤的滤清效率只有60~70%,远达不到国标99.5%的要求,而且阻力大,造成失油率也远远超标,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的功率发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柴油发动机用油浴式三级空气滤清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发动机用油浴式三级空气滤清器,包括下壳、设在下壳上端的上壳,下壳侧面连接有连通发动机进气通道的进气接管,所述的上壳与下壳结合处设有绕下壳周向环绕的离心叶片窗,上壳外侧面设有用于分离较大尘土颗粒的切向斜窗口,上壳内腔与下壳内腔之间设有中心气管,离心叶片窗向下壳中心的延伸部分与中心气管上端外壁连接,下壳内腔底部位于中心气管下方设有隔油池,中心气管下端外壁与下壳内壁间设有材料为聚酯的滤芯。
进一步地,为提高分离效果,所述的上壳外侧面具有倾斜面,倾斜面上开 设有周向均布的至少三个切向斜窗口。
为提高进风的旋向效果,所述的离心叶片窗具有周向均布的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导流角为30°~60°。
所述的滤芯通过滤芯框固定在中心气管外周与下壳内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三级过滤,极大地提高了滤清器的过滤效率,离心叶片窗与切向斜窗口结合减轻了二、三级过滤的滤清压力,隔离池可以把尘粒吸附在机油中,从而保持隔离池外侧机油的相对清洁,提高气、尘分离效果,采用聚酯制作的滤芯滤清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壳 2.上壳 3.进气接管 4.离心叶片窗 41.导流叶片 5.切向斜窗口 6.中心气管 7.隔油池 8.滤芯 9.滤芯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柴油发动机用油浴式三级空气滤清器,包括下壳1、设在下壳1上端的上壳2,下壳1和上壳2均采用尼龙材料制作,以降低使用噪声,同时也防止了原先用铁质材料制作的壳体容易受震动而产生开裂的现象,在下壳1侧面连接有连通发动机进气通道的进气接管3,上壳2内腔与下壳1内腔之间设有中心气管6,材料为聚酯的滤芯8通过滤芯框9固定在中心气管6下端外周与下壳1内壁之间,滤芯8包括下层的粗滤芯和上层的细滤芯,进气 接管6在下壳1上的位置处于滤芯8上方。
在上壳2下部与下壳1上部结合处设有绕下壳1周向环绕的离心叶片窗4,该离心叶片窗4是一个类似于百叶窗结构的斜切口叶片盘,离心叶片窗4具有周向均布的导流叶片41,以提高进风的旋向效果,所述导流叶片41的导流角为45°,离心叶片窗4向下壳1中心的延伸部分与中心气管6上端外壁连接固定,从而将下壳1位于滤芯8上方的腔体与中心气管6内部隔断。
上壳2外侧面具有倾斜面,在倾斜面上开设有周向均布的六个切向斜窗口5,切向斜窗口5构成了一级除尘口,用于分离空气中较大的尘土颗粒。
在下壳1内腔底部位于中心气管6下方为储油区,在该储油区中心位置设有隔油池7,使用时将机油加至隔油池7顶面位置。
上述离心叶片窗4和切向斜窗口5构成了对发动机进气的一级过滤,隔油池7和加入的机油形成二级过滤,而滤芯8则形成对气体的三级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伟;李爱芝;苑章义,未经程伟;李爱芝;苑章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737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