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叶收获机的打叶刀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57359.0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2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华锋;吴立著;宗家泉;张宏;沈兆辉;肖桢林;孙建锋;樊兴伟;朱华俊;阮扑生;彭再欣;孔昭龙;白炜;王桂波;王维;王志明;虞有海;申德玮;王帆;罗清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16 | 分类号: | A01D45/16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5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叶 收获 刀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摘烟叶的刀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叶的收获一般采用分层采收,即烟株的上部烟叶、中部烟叶和下部烟叶是分次采收的。由于我国烟叶收购时,烟叶等级标准划分严格,因此目前国内采收烟叶基本采用传统的手工采收,以便于分级,满足标准要求。虽然也有少量辅助手工采收的装置和工具,但还是主要基于手工采收方式,其采收效率低,烟农的劳动量也很大,十分辛苦。国外由于烟叶收购工艺相对宽松,在很大程度上烟叶采收实现了机械作业。但国内国外的烟叶生长方式有所不同,因此国外的烟叶收获机械尤其是采叶的刀片不能完全适用于国内烟田的烟叶采收。现有的采烟刀片形状简单,不适合收获烟叶的操作,收获烟叶效率不高,摘净率低,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由于规格不统一,刀片需要维更换时也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适用于烟叶收获操作,能够提高烟叶收获效率和摘净率的烟叶收获机的打叶刀片。
一种烟叶收获机的打叶刀片,刀片为柔性材料制做的两侧均带刀齿的长条形板体结构,在刀片的纵向中心线上设置有一组安装孔,刀片两侧的刀齿为波浪形。
所述刀片为前端窄尾端宽的长条形板体结构。一般情况下,刀片的长度为800~1000毫米,刀齿的齿高为30~40毫米,刀齿的齿间距为95~105毫米。作为优选,刀片的长度为910毫米,刀齿的齿高为35毫米,刀齿的齿间距为100毫米。刀齿和刀片板体的厚度都为8毫米。当刀片为前端窄尾端宽的长条形板体结构时,刀片前端的宽度最佳为60毫米,后端的宽度最佳为210毫米。
本实用新型适合我国烟叶生长的特性,在烟叶收获机向前行进采收烟叶时,通过摆线马达带动本实用新型刀片旋转,顺序将每棵烟株上相同部位的烟叶从上向下打下,提高烟叶收获的效率。由于刀片为柔性材料制做且刀片两侧的刀齿为波浪形,在刀片旋转打叶时,可控制刀齿齿顶正好打在烟叶和烟杆的结合部,连续且顺利地将烟叶打下进行采收,还不会伤及烟杆,利于烟株其他部位未采收烟叶的继续生长。在刀片的纵向中心线上设置的一组安装孔可方便地将刀片安装于刀座上并便于维修更换。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特别适合我国的烟叶采收。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刀片为柔性材料制做的两侧均带刀齿的长条形板体结构,在刀片的纵向中心线上设置有一组安装孔1,用于安装固定刀片;刀片两侧的刀齿2为波浪形,用于打叶。刀片可以为同宽的长条形板体结构,但最好制作成前端窄尾端宽的长条形板体结构。尾端开设有安装口3,用于刀片的安装固定。
为适应我国烟草种植特点,根据烟株的行距和株距,以及采摘期烟株的大小,刀片的长度一般为800~1000毫米,刀齿的齿高为30~40毫米,刀齿的齿间距为95~105毫米。根据实验结果,刀片长度为910毫米、刀齿齿高为35毫米、刀齿齿间距为100毫米、刀齿和刀片板体的厚度都为8毫米时,采摘效果最好,不仅采摘效率高,采净率高,且对烟株伤害最小,刀片使用寿命也较长。刀片制作成前端窄尾端宽的长条形板体结构时,前端的宽度为60毫米、后端的宽度为210毫米时采摘效果最好,刀片还不易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未经云南省烟草公司曲靖市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573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藏式调漂器
- 下一篇:一种回转式实景景观大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