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车CAN总线网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3439.4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86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玮;许东辉;张明星;段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车 can 总线 网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CAN总线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总线系统技术领域,多采用CAN总线作为整车各电子控制单元的通讯平台,速率和成本均适中,满足绝大多数汽车的应用要求。CAN总线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Mbit/s,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和车身舒适系统。
目前,整车CAN总线系统多采用两路总线系统,即采用一路高速CAN总线,即动力CAN总线,应用于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器控制单元、制动防抱死系统等与汽车动力、安全相关的控制系统,而采用另一路车身CAN总线(容错CAN总线)应用于车身控制器、智能座椅等舒适系统。由于现有的动力CAN总线与车身CAN总线分别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两者之间不兼容,从而使挂在两根总线的模块之间的通信变得困难。此外,由于动力CAN收发器芯片的大规模使用带来一定的成本收益,整车CAN总线网络系统可以采用许多新的思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动力CAN总线与车身CAN总线不兼容的问题,提出一种整车CAN总线网络系统,其兼容性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整车CAN总线网络系统,包括动力CAN总线 和车身CAN总线,其特点是,所述动力CAN总线和车身CAN总线均基于第一高速通信协议,二者通过网关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高速通信协议为ISO11898-2通信协议。
优选的是,所述动力CAN总线的通信速率为500kbit/s,所述车身CAN总线的通信速率为100kbit/s。
优选的是,所述网关集成在仪表模块中。
优选的是,所述网络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动力CAN总线和车身CAN总线通讯连接的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该车载自动诊断系统通过第一CAN总线连接动力CAN总线,该车载自动诊断系统通过第二CAN总线连接车身CAN总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CAN总线基于ISO14229诊断协议,所述第二CAN总线基于ISO15765诊断协议。
优选的是,发动机管理系统、电子稳定程序、自适应前照明系统、挡位控制器、扭矩管理模块、可视倒车雷达、安全气囊模块、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辅助停车系统、电子驻车系统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所述动力CAN总线。
优选的是,车身控制器、室内继电器盒、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空调控制器模块、数字影视光盘中的至少一者连接所述车身CAN总线。
优选的是,所述车身控制器通过LIN总线连接雨量灯光传感器和防夹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实现了动力CAN总线与车身CAN总线之间的相互兼容,物理层统一,控制单元无需进行硬件变动即可以在各段网络上搭载,只需要做信号 收发关系的软件变动。
2、整车全部采用高速CAN通信协议,可降低车身CAN总线系统各模块的硬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整车CAN总线网络系统的网络系统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3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