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菌针灸针的组合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45662.1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9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赵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洋洋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菌 针灸 组合 套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无菌针灸针的组合套管。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
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而由于针刺治疗需要刺破皮肤,如针灸针一直裸露在外,易使皮肤刺破部位受到外部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因此目前在部分无菌针灸治疗中,在针的尾部增设固定装置,通过该固定装置控制进针方位,并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避免在进针后引起细菌感染,但前述的固定装置在针灸穴位平刺与斜刺方面有很大缺陷;
同时,进针过程中无法避免手指与针灸针体表面接触,仍旧无法保护针体不受病菌感染。因此针对现有针灸针保护装置的结构,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无菌针灸针的组合套管,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装置无法适应针灸穴位平刺与斜刺的方位变化,以及无法保护针体不受病菌感染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无菌针灸针的组合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包括中空的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末端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套管任意 一端的开口面积,且第一套管另一端的开口面积小于其末端的开口面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无菌针灸针的组合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包括中空的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末端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套管任意 一端的开口面积,且第一套管另一端的开口面积小于其末端的开口面积。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套管呈圆台状的管状体,第二套管呈圆柱状的管状体,且第一套管末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管其中一端的外径。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呈可拆卸式连接,且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中轴线相互重合。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的外部还设有环形防滑纹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套管的长度为20至30毫米,末端的内径为4毫米,另一端的内径为1毫米。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套管的长度为28.5至47毫米,端部内径为2.5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由于第一套管与皮肤接触面积小,使得针灸针在其内部时可调节不同的角度,以适应平刺或斜刺的针灸进针方式,同时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连接后,还可作为辅助加持工具避免施针者手指污染针体,并在进针完成后继续保留第一套管作为隔离保护装置避免刺破部位的皮肤受到病原菌的感染,即在针灸进针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第一套管都发挥作用,提高了该一次性针灸辅助工具的利用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无菌针灸针的组合套管,结构简单,适宜于在各类针灸治疗中使用,应用范围广阔,且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
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套管、2为第二套管、3为环形防滑纹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无菌针灸针的组合套管,所述套管至少包括中空的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所述第一套管1末端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套管2任意一端的开口面积,且第一套管1另一端的开口面积小于其末端的开口面积。
再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更加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便于针灸针进入套管内部以及进针角度及方位的调整,优选将第一套管1设置为圆台状的管状体,将第二套管2设置为圆柱状的管状体,并且第一套管1末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管2其中一端的外径,使得第二套管2可插入第一套管1的末端内部形成固定,即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呈可拆卸式连接,并且当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相互连接时,它们的中轴线相互重合,以使得针灸针在其内部调整角度时可不受阻挡。
仍然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增大手动分离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时的摩擦力,最好再在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的外部增设环形防滑纹理3。该环形防滑纹理3可设置为10毫米长,2毫米宽的多个凸起条纹,并均匀的环向分布于第一套管1与第二套管2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洋洋,未经赵洋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45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西药片切片器
- 下一篇:改进型保健按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