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车库电气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39333.6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1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凌有铸;陈浩;陈孟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E04H6/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8 安徽省芜湖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车库 电气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电气控制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要合理利用空间的理念,城市中开始建设立体交通网和立体停车库。城市的立体交通网成为了一个现代大都市的标志,停车场也经历着由简单机械停车设备向计算机管理高度自动化的现代立体停车的演变,成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合城市环境的建筑。伴随着汽车进入家庭,城市动态、静态交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给停车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停车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汽车的数量在大幅度地增加,城市的停车场地严重不足。由此而引起的违章停车,车辆绕城找泊位和停车场管理等问题困扰着车主和交通管理部门。我国城市停车还处在初级阶段,专用和公共停车位数量与合理的车位数量相差甚远,停车难到处可见。目前我国的停车场仍以平面停车场、路上停车场、路外停车场、自行式停车场为主,立体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库数量还很少。自行式停车场存在较多缺陷,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已很少新建。大量兴建的是具有现代水平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
立体车库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缓解停车难的一个有效手段。建立合理实用的立体车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业内需要立体车库的电气控制系统配合推广。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体车库电气控制系统,使立体车库能够快速高效地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立体车库电气控制系统,包括:
输入部分:
传感模块,用于捕获车库中的空位信息;
按键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
处理部分:
DSP,用于接收空位信息并反馈给用户,并接收用户指令并控制车库的升降台;
输出部分:
输出部分: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DSP的数据;
变频器和直线步进电机,用于按照DSP的指令来控制升降台将车送至指定停车的层数。
可选的,所述的立体车库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上位机,与DSP连接,适于接收DSP的数据并向监控人员提供车库停车位情况。
可选的,所述的立体车库电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光电耦合模块,其输入端连接DSP的输出,其输出端连接变频器的输入,用于实现对变频器的驱动和保护。
可选的,所述DSP的SCITXD引脚与上位机连接,SCIRXD引脚与RS‑485连接,LCD显示模块分别与DSP的不同的IOP端口相连,DSP的IOP的端口与传感模块连接。
可选的,所述DSP采用芯片U1,U1的型号为TMS320LF2407;TMS320LF2407工作频率40MHZ,输出电压3.3V。
可选的,所述的传感模块包括:光电传感器、编码盘、光电耦合器、转换电路;光电传感器型号为GP1S53;
停车的每条码道由透光和不透光的扇形区相间组成,码道数就是二进制数码的位数;码盘的一侧放置光源,另一侧放置光电接收装置,每个码道都有相应的光电管和放大、整形电路,码盘转到不同位置,光电元件接收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经放大整形后转换成数字电信号。
可选的,所述的显示模块采用LCD动态实现。
可选的,所述立体车库采用塔式结构,旋转升降平台由直线步进电机驱动,将各辆入库的车升降至各层的指定停车的层数。
可选的,所述电气控制系统设置为:通过光电传感器捕获空位信息传送给DSP,再通过车库入口处的显示模块提供给驾驶人员,驾驶人员通过按键模块做出具体车位和停车楼层的选择,DSP接收到按键输入后控制升降台将车送至指定停车的层数。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以DSP为主控制器,反应迅速准确,适合车库车流量大的场合;
2、动力装置使用直线电机,工作效率高,节约能量;
3、上位机实现了管理人员对车库停车状况的监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电控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DSP与上位机、显示模块、按键模块传感器的连接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光电耦合模块与DSP、变频器的连接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立体车库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393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防火计算机电缆
- 下一篇:微型照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