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爬行式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22049.8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9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军;黄国钢;陈贤政;邹湘军;陈少龙;陈文辉;陈朝辉;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55/32 | 分类号: | F16L55/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爬行 管道 机器人 行走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机器人技术,具体来说是一种爬行式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
管道机器人在石油工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钻一种特殊垂直管道——油气井,而在钻井过程中需要在井内安装工作仪器,完成井中参数的测量,还需要检测井的工作状态(尤其是事故井的状态),以做出准确的修井作业方案,这些工作需要用管道机器人来完成。而石油管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管道会受到管内外介质的作用而产生腐蚀、结垢、裂纹、穿孔等导致管道失效,影响油气生产的正常进行,此时也需要用到管道机器人来进行检测与维修。
目前管道机器人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如:江苏工业大学研究的“一种变径的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专利公开号为:CN1966336A);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的“凸轮式管道机器人运动机构”(专利公开号为:CN101430037A);大庆石油学院研究的“一种管道机器人驱动行走机构”(专利公开号为:CN101788093)等等。但现有技术中的管道机器人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管道机器人的结构复杂,检测维修不便;
(2)管道机器人尺寸较大,难以适应小型管道;
(3)当管道机器人利用外部液压驱动时,速度与精确定位难以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检修方便、精确定位、速度易控制的爬行式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爬行式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包括外壳、传动机构、换向机构、爬行机构和导向机构;其中,爬行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脚、复位弹簧、第二驱动脚、驱动连杆、支撑连杆及支撑脚,外壳圆周均布3只第一驱动脚和3只支撑脚,每只第一驱动脚与第二驱动脚连接,第一驱动脚与第二驱动脚之间设置复位弹簧,第二驱动脚与换向机构连接,驱动连杆一端与第二驱动脚连接,驱动连杆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每只支撑脚的端部连接支撑连杆一端,支撑连杆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导向机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爬行式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包括外壳、传动机构、换向机构、爬行机构和导向机构;其中,爬行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脚、复位弹簧、第二驱动脚、驱动连杆、支撑连杆及支撑脚,外壳圆周均布3只第一驱动脚和3只支撑脚,每只第一驱动脚与第二驱动脚连接,第一驱动脚与第二驱动脚之间设置复位弹簧,第二驱动脚与换向机构连接,驱动连杆一端与第二驱动脚连接,驱动连杆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每只支撑脚的端部连接支撑连杆一端,支撑连杆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导向机构。
为了实现把驱动电机定向转动转变为滑块的往返运动的功能,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同步带轮、同步带、偏心轮及滑块;其中,驱动电机设于外壳内的下部,驱动电机的上方设有偏心轮,驱动电机与同步带连接,同步带通过同步带轮与偏心轮连接,偏心轮与滑块连接,滑块上端连接驱动连杆,滑块下端连接支撑连杆。
为了实现改变机器人运动方向的功能,优选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换向电机、丝杆及螺母盘;其中,换向电机设于外壳内的上部,换向电机与丝杆连接,丝杆穿过螺母盘,第二驱动脚与螺母盘连接。
为了防止机器人倾覆,保持机器人稳定运动,所述导向机构为具有弹性的导向轮,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3个导向轮。
为了增加摩擦力,所述第一驱动脚和支撑脚的端部分别套上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一种爬行式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包括外壳、传动机构、换向机构、爬行机构和导向机构;其中,爬行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脚、复位弹簧、第二驱动脚、驱动连杆、支撑连杆及支撑脚,外壳圆周均布3只第一驱动脚和3只支撑脚,每只第一驱动脚与第二驱动脚连接,第一驱动脚与第二驱动脚之间设置复位弹簧,第二驱动脚与换向机构连接,驱动连杆一端与第二驱动脚连接,驱动连杆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每只支撑脚的端部连接支撑连杆一端,支撑连杆另一端与传动机构连接,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导向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同步带轮、同步带、偏心轮及滑块;其中,驱动电机设于外壳内的下部,驱动电机的上方设有偏心轮,驱动电机与同步带连接,同步带通过同步带轮与偏心轮连接,偏心轮与滑块连接,滑块上端连接驱动连杆,滑块下端连接支撑连杆,换向机构包括换向电机、丝杆及螺母盘;其中,换向电机设于外壳内的上部,换向电机与丝杆连接,丝杆穿过螺母盘,第二驱动脚与螺母盘连接,所述导向机构为具有弹性的导向轮,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3个导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220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