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4301.0 | 申请日: | 2013-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1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允立;李一凡;孙圣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64;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发光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技术的演进,发光元件的发光机制也从热致发光(thermoluminescence)演进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采用电致发光机制的发光元件为了达到不同的发光颜色,采用荧光粉体来转换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的波长为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以发光二极管灯具而言,为了达到不同发光颜色,通常会将荧光转换罩配置在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的上方。当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所发出的光照射至荧光转换罩时,则开始进行白光转换。然而,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所产生的热能以及白光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皆会累积在荧光转换罩上,进而造成荧光转换罩的温度上升。由于荧光转换罩是由荧光粉体与高分子材料或玻璃所组成,而荧光粉体遇高温会产生热消光现象(Thermal Quenching Of Luminescence),因此将造成荧光转换罩的荧光转换效能降低,进而产生色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具有较佳的散热特性且可减少色偏现象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一散热单元以及一荧光转换罩。散热单元配置在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的下方。荧光转换罩遮盖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荧光转换罩具有一容纳空间、至少一气流道及一第一气流孔。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位于容纳空间中,而第一气流孔位于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的上方且与气流道相通。第一气流孔的孔径介于0.01毫米至1毫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荧光转换罩固设于散热单元上,且荧光转换罩与散热单元之间定义出气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荧光转换罩固设于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上,且荧光转换罩与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之间定义出气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气流道为多个气流道,荧光转换罩具有多个彼此相通的第二气流孔,而第二气流孔位于荧光转换罩的一底部边缘且与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定义出气流道,且底部边缘直接接触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气流孔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气流孔呈等间距间隔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二气流孔的孔径介于0.01毫米至1毫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单元具有一上表面,且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配置在上表面上。荧光转换罩的底部边缘所围出的面积为散热单元的上表面的表面积的0.5倍至0.9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荧光转换罩的形状为半球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包括一基板以及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二极管芯片配置在基板上,并与基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板包括一铝基板、一铜基板、一陶瓷基板、一玻纤基板或一印刷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单元包括一散热块、一散热鳍片、一散热板体或一热管。
基于上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荧光转换罩具有彼此相通的气流道与气流孔,因此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产生的热除了可通过散热单元传导至外界之外,也可通过外界流体通过气流道流入容纳空间中,通过对流作用来降低容纳空间中的温度,并将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产生的热通过气流孔排出至外界。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发光装置可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可提升荧光转换罩的荧光转换效率,进而降低色偏现象的产生。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B示出为图1A的发光装置的荧光转换罩的俯视图;
图2A示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B示出为图2A的发光装置的侧视图;
图3示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a、100b、100c:发光装置;
110:发光二极管光源模块;
112:基板;
114:发光二极管芯片;
120、120c:散热单元;
122:上表面;
130a、130b:荧光转换罩;
131:底部边缘;
132:容纳空间;
134a、134b:气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143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电齿轮箱的组装平台
- 下一篇:一种自动检测铜环压入汽缸中压紧力的压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