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羟基化衍生物及合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33691.1 申请日: 2013-12-23
公开(公告)号: CN103724309A 公开(公告)日: 2014-04-16
发明(设计)人: 王敏;骆健美;申雁冰;梁奇坤;郑宇;王家明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7D311/32 分类号: C07D311/32;C12P17/06;A61P35/00;C12R1/67;C12R1/645
代理公司: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代理人: 赵瑶瑶
地址: 300457 天津市滨***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补骨脂 黄酮 甲醚 羟基 衍生物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微生物制药及医药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羟基化衍生物及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Bavachinin)是一种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是在二氢黄酮骨架的A环7号位取代了一个甲氧基,A环6号位取代了一个异戊烯基。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细菌、抗真菌、抗炎、抗肿瘤、退热性、止痛等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目前主要从天然植物Psoralea corylifolia中分离得到,但由于较低的分离和纯化效率,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因此,通过结构修饰和改造获得结构多样的新化合物,是提高该化合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方法。

对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羟基基团的存在和位点与它的药理活性密切相关。但利用化学方法制备这类芳香族化合物的羟基化衍生物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反应效率较低。由于C-H转化为C-OH的反应是许多芳香族化合物氧化代谢的关键特征,因此,可以通过微生物转化法实现这类化合物的一步羟基化。

目前,尚无利用微生物菌种制备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羟基化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羟基化衍生物及合成方法,本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易于控制、无污染、目标产物产率高、分离纯化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优点。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羟基化衍生物,结构式如下:

一种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羟基化衍生物的方法,以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为底物,采用黄曲霉ATCC3089或雅致小克银汉霉CICC4025为生物催化剂进行转化反应,获得在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A环C2”,C3”位点形成两个羟基的衍生物。

而且,步骤如下:

⑴生物催化剂的制备:无菌水制备浓度为105-108个/ml的生物催化剂的孢子悬浮液,以5%-15%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的发酵培养基中,26-30℃,120-200r/min培养12-48h,得到菌体发酵液;

⑵转化反应:向菌体发酵液中投入溶解的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26-30℃,120-200r/min培养24-120h后终止反应;

⑶产物的提取与精制:转化反应结束后,抽滤,分离菌丝体和发酵液,分别用有机溶剂萃取菌丝体和发酵液,合并萃取液,干燥,减压浓缩,浓缩后用硅胶色谱柱分离获得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羟基化衍生物。

而且,将步骤⑶获得的产物是利用有机溶剂通过重结晶得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在A环C2’,C3’位点形成两个羟基的转化产物的纯品。

而且,所述黄曲霉ATCC3089发酵培养采用的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5-30,玉米浆5-10,NaNO31-2,KH2PO41-2,K2HPO42-3,MgSO40.5-1,FeSO40.02-1,KCl0.5-1,pH7.0-8.0。

而且,所述雅致小克银汉霉CICC4025发酵培养采用的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5-30,玉米浆5-35,(NH4)2SO42-8,酵母粉1-4,pH4.0-6.0。

而且,所述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投入的终浓度为:0.01-0.1g/L。

而且,所述的用于萃取处理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或乙酸丁酯。

而且,所述用于重结晶的有机溶剂为石油醚、丙酮、正己烷、乙腈或甲醇。

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羟基化衍生物作为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羟基化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方法,本方法以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为底物,采用黄曲霉ATCC3089或雅致小克银汉霉CICC4025为生物催化剂,转化生成在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A环C2”,C3”位点形成两个羟基的衍生物,本方法克服了现有化学方法制备这类羟基化衍生物过程中反应步骤多、反应效率低、产物分离纯化困难等缺点,具有目标产物产率高、分离纯化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无污染等优点,是首次利用微生物转化法对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进行羟基化反应发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3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