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7529.0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芝村真璃子;杉野聪一;饭塚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66 | 分类号: | F16H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由多个行星齿轮机构将输入轴的旋转多档位地变速并从输出部件输出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能够使用输入用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变速用的第二和第三这两个行星齿轮机构以及六个连结机构进行前进八档的变速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自动变速器中,利用所谓的双小齿轮式来构成输入用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利用拉威挪(Ravigneaux)式行星齿轮机构来构成变速用的第二和第三这两个行星齿轮机构。而且,六个连结机构由四个湿式多板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构成。
参考例如专利文献2的图2所记载的详细附图,该自动变速器在输入轴的轴线上构成八个列。具体来说,从变矩器侧起依次为:第一列是第四湿式多板离合器、第二列是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三列是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第四列是第三湿式多板离合器(第三湿式多板离合器在骨架图上看起来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同列,但实际上在第一湿式多板离合器与输出齿轮之间构成有第三离合器用的活塞和油路。);第五列是输出齿轮;第六列是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七列是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第八列是第二湿式多板离合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37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71186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自动变速器中,由于在输入轴的轴线上构成八个列,因此存在自动变速器的轴长变长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轴长的自动变速器。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具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变速器壳体内并利用来自驱动源的动力进行旋转的输入轴,将该输入轴的旋转进行多档位变速并从输出部件输出,所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依次配置有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三行星齿轮机构和第四行星齿轮机构,该第一行星齿轮机构~第四行星齿轮机构各自具备由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构成的三个要素,所述自动变速器具有多个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将所述要素彼此接合松脱自如地连结或者将所述要素接合松脱自如地连结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在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周配置有所述输出部件,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或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与所述输出部件固定,通过所述连结机构的接合松脱状态的组合来建立多个变速档。
根据本发明,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周配置有输出部件,第二或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与输出部件固定。由此,与在输入轴的轴线上并列配置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与输出部件的上述现有例相比,能够实现自动变速器的轴长缩短化,能够提高向车辆特别是FF式车辆搭载的性能。
[2]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输出部件是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两端部经由轴承支承于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内壁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作为输出部件的输出齿轮的两端被支承,因此能够使输出部件的支承刚性良好。
[3]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齿数比被设定为这样的齿数比: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径比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轴向配置于两端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径小。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机构的直径比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机构的直径小,因此,能够减小自动变速器的径向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75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花粉袋存储盒
- 下一篇:一种医药运输冷藏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