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状真菌基因组DNA提取的破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3074.5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华;吴广;陈汉臣;王凤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0 | 分类号: | C12N15/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状 真菌 基因组 dna 提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组提取的破壁方法,尤其是丝状真菌基因组提取过程必要的破壁方法。
背景技术
丝状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因此丝状真菌的研究经久未衰,反而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微生物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物种鉴定,真菌的传统分类鉴定依据主要采用培养时的形态特征,而培养特征差异非常显著,从而影响分类的准确性。真菌的现代分类鉴定则是结合形态学、生理学以及 DNA 分子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鉴定。DNA 提取是分子水平鉴定的第一步,有关丝状真菌基因组 DNA 提取的方法有很多。有效地提取丝状真菌基因组的关键在于破坏丝状真菌细胞壁的程度。丝状真菌基因组 DNA 提取方法大体相似,差别主要在于采用什么方法破坏丝状真菌细胞壁。真菌细胞破壁的方法:1)经典的液氮研磨法。需要专用容器装载购置的液氮,并且在研钵中研磨需要较多的菌丝体,同时由于研钵的敞开面积较大容易引起杂菌污染;液氮容易冻伤皮肤,一些地方液氮不容易获得而受到限制。2)液氮冻融(和玻璃珠振荡)法。该方法使用液氮,增加了成本及设备要求。3)酶解法。用于丝状真菌破壁的酶比较昂贵,在处理大量样品时很不经济。4)化学试剂 (氯化苄) 法。化学试剂存在环保上的隐患。
为了得到高质量 DNA 而发展起来的方法一般耗时长,费用高,并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一般的生物学实验室很难满足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丝状真菌基因组DNA提取的简便破壁方法,能方便、快捷地破碎丝状真菌的细胞壁,采用常用的离心管和自制普通玻璃棒。采用该方法所获得的高分子量 DNA 用于PCR等分析,适用于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丝状真菌基因组DNA提取的破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丝状真菌接种于NBRIP(National Botanical Research Institute’s phosphate medium)、土豆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将步骤1)中培养的丝状真菌用无菌牙签挑取置于离心管中离心,倒掉上清液,收集菌体,再将菌体与灭菌双蒸水混合菌丝后离心(12000 rpm, 10 min),弃上清,保留真菌菌丝;
3)在步骤2)离心后的含菌丝体离心管中加入DNA提取缓冲液,混合菌体和提取缓冲液;
4)将步骤3)处理得到的菌体立即放入-28~-18 ℃冰箱中,放置1~2 h冻结;
5)将步骤4)得到已经冻结的菌体,用灭菌的玻璃棒挤压破壁,重复步骤4)和步骤5)3~7次(冻结-玻璃棒破碎),所述的玻璃棒手握端包裹10-15层灭菌脱脂纱布,方便用力、避免损伤手心;
6)将步骤5)中得到的菌体破碎液的一半转移到另一支离心管中,然后都置于65 ℃ 恒温30 min,加入等体积的混合液 I(苯酚:氯仿:异戊醇 = 25:24:1),充分混匀,离心(12000 rpm, 10 min),吸取600~700uL上清液移入到另一支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混合液II (氯仿:异戊醇 = 24:1),充分混匀,离心(12000 rpm, 10 min);
7) 将步骤6)得到的上清液移入到新的离心管中,并加入2.5倍体积 -20 ℃ 预冻的无水乙醇,离心(12000 rpm, 10 min),弃上清,用 75 %的酒精洗涤沉淀2次,挥干后得到基因组DNA可用于PCR扩增等,对于颜色很深难以用混合液去除颜色物质时,将基因组DNA沉淀后再用真菌提取试剂盒分离纯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丝状真菌基因组DNA提取的简便破壁方法,由于采用-20 ℃的普通冰箱和自制的玻璃棒,几乎所有微生物学实验室都有配置,避免了特殊设备的需求。不使用液氮可以减少对液氮来源的依赖,并减少了研钵研磨时的杂菌污染。该方法操作方便、经济实惠,能方便、快捷地获得丝状真菌基因组DNA,可以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丝状真菌基因组DNA提取的简便破壁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30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护口罩
- 下一篇:外散热器、内散热器和LED球泡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