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类renierramycin G的合成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99230.7 申请日: 2013-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3709101A 公开(公告)日: 2014-04-09
发明(设计)人: 陈小川;陈瑞蛟;刘好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C07D217/26 分类号: C07D217/26;C07D471/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65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类 renierramycin 合成 中间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renierramycin G的合成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背景

Renieramycins、saframycins和ecteinascidins等海洋双四氢异喹啉生物碱及其类似物,由于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菌等活性,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的ecteinascidin 743自2007年开始已率先在欧洲、韩国等成为治疗多种晚期软组织肿瘤的抗癌药物使用(药品名:Trabectedin;Yondelis)[Nat. Rev. Drug Discovery 2009, 8, 69]。研究表明在抗肿瘤活性上,ecteinascidin 743比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喜树碱、紫杉醇、阿霉素、博来霉素、丝裂霉素C、顺铂及依托泊甙等著名抗癌药物高出1~3个数量级,且具有独特的多重作用机制。1992年从海绵Xestospongia caycedoi 得到的(-)-renierramycin G,在结构上与此家族大多数成员的C21位存在                                                -氨基醇或氨基腈不同,其C21位为酰胺基团,代表了该生物碱家族的另一类型。虽然一般认为C21位-氨基醇和氨基腈基团的存在对于此类生物碱的活性至关重要,然而缺乏该官能团的renierramycin G等生物碱却依然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 [Tetrahedron 2000, 56, 7305;J. Nat. Prod. 2000, 63, 793;Chem. Pharm. Bull. 2007, 55, 81;Tetrahedron 2012, 68, 2759],因此此类化合物的抗癌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明。但由于renieramycin G等生物碱在自然界含量低,很难满足构效关系和活性药理研究等需要[Tetrahedron 2012, 68, 4166],发展经济实用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对于其的发展十分重要。 

2005年,Williams等首次完成了(-)-renieramycin G的不对称合成[J. Am. Chem. Soc. 2005, 127, 12684],如反应式一所示,该路线主要特点是通过酰胺键将两个手性四取代苯丙氨酸衍生物1和2偶联起来,再来关C环和D环形成五环骨架:

反应式一

随后,Liu等也用类似的合成策略完成了(-)- renieramycin G及类似物的合成[Tetrahedron 2009, 65, 5709; Tetrahedron 2012, 68, 2759],但两个偶联用的四取代苯丙氨酸片段是由较廉价的L-酪氨酸甲酯制备,成本上有较大较低。偶联产物3关上C和D环后经氢化脱溴等步骤得到五环中间体4。4不仅可方便地转化为(-)- renieramycin G,而且可经还原后用于合成更多类型的此类生物碱(反应式二)。

反应式二

Zhu等则从丝氨酸衍生物出发,经过两个铜盐存在下环氮化合物与芳基格氏试剂反应和两个环化反应,得到双四氢异喹啉中间体6。6再通过关C环,氧化芳环成对醌等几步顺利得到(-)-renieramycin G(反应式三)[Org. Lett. 2009, 11, 5558]。

                                        反应式三

以上这些不对称合成路线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例如有的合成片段制备路线长,或需要制备多个合成片段;有些步骤产率不够理想;有些涉及一些较贵的试剂和原料;一些反应条件要求苛刻不易操作等。这些会导致合成成本上升,不易进行较大规模制备。发展更简洁廉价的方法来不对称合成双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及衍生物,对其应用前景至关重要。

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具有通式(I)的双四氢异喹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这类化合物作为高级中间体来不对称合成renieramycin G等生物碱及衍生物,在产率、成本等方面较以往合成路线有明显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获得了一类具有通式(I)的双四氢异喹啉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通式(I)化合物是通过化合物A与化合物B间的一个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来制备的,结构式及合成路线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9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