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发卡结构介导的测定DNA侧翼未知序列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66359.8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7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邬敏辰;汪俊卿;胡蝶;朱利娟;李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卡 结构 测定 dna 侧翼 未知 序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是一种涉及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酶切、T-发卡结构(T-Hairpin Structure)连接和巢式PCR(Nes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等技术,基于已知DNA序列测定其侧翼未知DNA序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基因大战”中,新基因的发现与克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侧翼未知序列的扩增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结构基因组研究以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基础,可应用于启动子克隆、获得基因的排布信息、确定T-DNA插入位点、染色体定位、图位克隆、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人工染色体PAC、YAC和BAC片段搭接等。目前已有的测定侧翼未知序列的方法如随机测序法、3′-和5′-RACE法以及基因组文库进行杂交筛选等,往往工程浩大,费时费力,应用局限或特异性不高。近几年,基于PCR技术克隆侧翼未知序列的方法格外引人注目,该方法包括一类是依赖连接介导的PCR法,如T-inker PCR法等,操作过程相对复杂,且扩增长度较短,非特异扩增的风险较大;另一类是不需要酶切连接的PCR法,如Tail-PCR法等,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新Alu-PCR扩增区域包含较短的Alu重复序列时,往往得不到目的产物。由本研究发明两种基于PCR的测定DNA侧翼未知序列技术,操作简便、高效准确等优点,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种T载体介导PCR测定侧翼未知序列方法,其连接不受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通用性强,但以pUCm-T为接头连接效率低,且购买pUCm-T价格较贵;另一种以发卡结构介导PCR测定侧翼未知序列,小分子核苷酸链构建的接头结构稳定,大幅度提高了PCR扩增的特异性和效率,但该方法受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连接位点单一,限制其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成本低廉、高效准确的T-发卡结构介导的PCR扩增方法,能够基于已知DNA序列确定其5′或3′端侧翼未知DNA序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合成一条极易形成发卡结构的寡聚核苷酸序列(HSO-T),经变性、退火可形成稳定的HSO-T接头;基于发卡结构序列,合成特异性引物THSO-F,再根据已知的DNA序列,合成两条特异性下游引物和两条上游引物;选择单一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基因组DNA,根据酶切产物末端的类型,选择rTaq或Ex Taq进行修饰,修饰后其3′端均被添加上碱基“A”;将HSO-T接头与经Taq处理的酶切产物进行连接;以连接物为模板,采用THSO-F和两条下游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获得已知DNA序列5′端侧翼未知序列;同理,采用THSO-F和两条上游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获得3′端侧翼未知序列:
(1)T-发卡结构及PCR引物的合成:根据原核生物回文结构的原理,合成一条极易形成发卡结构的、3′端含有“T”的寡聚核苷酸序列,命名为HSO-T(42bp);基于HSO-T序列,合成一条特异性PCR引物,命名为THSO-F(20bp);
HSO-T:5′-GACTACTGGCATGGGCGGATTACTCGCCCATGCCAGTAGTCT-3′
THSO-F:5′-ACTCGCCCATGCCAGTAGTC-3′
(2)上下游引物的合成:基于已知的DNA序列,合成两条扩增已知DNA序列5′端侧翼未知序列的特异性下游引物,命名为Pri-R1和Pri-R2,Pri-R2距离已知DNA序列5′端30bp以上;同理,基于已知的DNA序列,合成两条扩增3′端侧翼未知序列的上游引物,命名为Pri-F1和Pri-F2,Pri-F2距离3′端30bp以上;
(3)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分析已知DNA序列中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选择在已知DNA序列中没有酶切位点的限制性内切酶;本发明可供选择的、产生5′端粘性末端的内切酶有EcoR I、HindIII、Bgl II、Sal I、BamH I、Nco I、Xba I、Xho I、Cla I、Msp I和Nde I等,产生平末端的酶有EcoR V、Sna B和Sca I等,产生3′端粘性末端的酶有Aat II、Bmt I、Pst I、Sac I和Sph I等;
(4)基因组DNA的酶切:采用步骤(3)选择的单一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组DNA进行完全酶切,纯化酶切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6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行定期存款计算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电源备自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