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晶片覆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50385.1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1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男;程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3/31;H01L23/13;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晶 片覆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双晶片覆晶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覆晶接合技术(Flip Chip Interconnect Technology),也称“倒晶封装”或“倒晶封装法”,是芯片封装技术的一种。此封装技术是将配置与芯片的主动表面上的导电凸块,覆晶接合于基板上,使得芯片可经由导电凸块与基板电性连接,并经由基板的内部线路而电性连接至外部的电子装置。覆晶接合技术适用于高脚数的芯片封装结构,并同时具有缩小芯片封装面积及缩短讯号传输路径等优点,覆晶接合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芯片封装领域。
早期覆晶封装体将一片芯片封装与覆晶体内,纵使体积再小,而只能并置于电路板上,受限于电路板面积,所以无法放置更多的覆晶体。后来,为了减小电路板的空间设置,在同样大小的电路板上设置更多的覆晶体。提出了目前可堆叠式的覆晶体,然而这种结构缺点很多,不利于散热,消耗材料也没有减少,成本也很高。
而在现今的社会里,产品若想赢得市场,就必须不断追求进步,不仅技术进步,还要降低价格,节约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占用电路板空间小、散热性良好的双晶片覆晶封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晶片覆晶封装结构,包含:基板,芯片,填充导热胶,散热片。
所述基板为绝缘体,具有中央隔板,形成两个芯片插槽,具有复数个与芯片导电凸块融合连接的引线端。
所述芯片通过导电凸块融合与插槽内引线端连接,所述芯片与基板中央隔板底部接触以稳定。
所述基板与其中央隔板所形成插槽便于注入填充物,注入填充导热胶以降低芯片与基板结合处的应力,避免芯片与基板连接处导电凸块受到破坏,增强芯片的散热性能。
所述散热片与基板顶部及中央隔板顶部以银胶粘结,相互嵌扣稳固系统以保护芯片,增强散热。
采用本发明的双晶片覆晶封装结构,与堆叠式覆晶体相比,实现了芯片自对准,防止芯片间相互影响,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单晶片覆晶封装结构相比,实现了双晶片一体化封装,集成度高,减小芯片封装面积,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双晶片覆晶封装结构剖面图。
以上附图中:
1、基板;
2、芯片;
3、散热片;
4、导电凸块;
5、引线端;
6、中央隔板;
7、基板顶部;
8、填充物导热胶;
9、银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特征、目的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由于本发明重在解释原理,因此,未按比例制图。
实施例:一种双晶片覆晶封装封装结构。
一种双晶片覆晶封装结构,参照附图1所示:包括1.基板2.芯片3.散热片4.导电凸块5.引线端6.中央隔板7.基板顶部8.填充物导热胶9.银胶。其特征在于:基板1为绝缘材质,具有中央隔板6,芯片2安置于中央隔板6与基板顶部7所形成的插槽,通过4导电凸块与插槽底部斜坡的凹陷处引线端5熔融后电气连接,之后导热胶8注入插槽内,覆盖芯片以保护芯片及传到热量。散热片3通过银胶9与中央隔板6及基板顶部7粘结,形成双晶片覆晶封装结构。
上述实施例只为对本发明的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悉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并据以实施。凡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未经上海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0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