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生产多粘菌素E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8459.8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5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杰;尚海涛;杨为华;邓远德;徐斌;张雪锋;张家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4 | 分类号: | C12P21/04;C12R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23303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生产 多粘菌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生产多粘菌素E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多粘菌素E是由多粘类芽胞杆菌(Bacillus polymgxa)产生的,由多种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一种碱性多肤类抗生素的总称。在已知的抗生素中,多粘菌素E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杀菌作用最强。临床上常用其硫酸盐和钾硫酸盐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也可用做饲料添加剂促进禽畜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目前,多粘菌素E的生产研究主要在诱变育种、种子培养等方面,CN101235406A公开了一种发酵法合成多粘菌素E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使用的有机氮源的浓度为4-10%,最大发酵单位22143U/ml。《多粘菌素E发酵工艺研究》(赖滨霞,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11期,P20-21)研究了温度、溶氧、生物素、磷酸盐及PH对多粘菌素E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培养温度34℃,溶氧40%以上的条件下,采用补料和自动控制PH工艺,可明显提高发酵效价,从480000u/ml提高到650000u/ml。
虽然,近年来对多粘菌素E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来说,多粘菌素E的发酵产量依然偏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酵生产多粘菌素E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酵生产多粘菌素E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培养:将冷冻多粘芽胞杆菌孢子液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每30L种子培养基接种3ml冻存孢子液,接种量万分之一,控制温度33±0.5℃,通风量0.6-0.9vvm,转速350-450rpm,罐压0.04-0.06MPa,控制溶氧40-60%,培养30-40h,得到种子液;
2)发酵培养:将步骤1)培养好的种子液按5-8%(v/v)接种到50L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基中,控制温度33±0.5℃,通风量0.5-0.8vvm,转速250-350rpm,全程氨水自控pH5.5-6.0,罐压0.04-0.06MPa,控制溶氧20-40%,培养培养75-85h,得到多粘菌素E。
在步骤1)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组分(m/v):葡萄糖1.5%,酵母浸粉0.7%蛋白胨0.3%,NaCl 0.03%,碳酸钙0.02%。
在步骤2)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浓度为5%-10%,氮源浓度为3%-8%,优选碳源浓度为6-7%,氮源浓度为3.5-4%。
所述碳源为葡萄糖、木薯淀粉、糖蜜、玉米淀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氮源为大豆水解液、豆粕粉、玉米浆、毛发水解液、硫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述发酵培养基还包括CaCO3及微量元素。
其中,所述CaCO3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1%-0.3%,优选0.2%。
所述微量元素为Mg2﹢、K+和Na+,其中,Mg2﹢、K+与Na+的质量比为4:3:5;微量元素总质量占发酵培养基体积的0.03%-0.08%(m/v),优选0.06%(m/v)。
本发明中所述多粘芽孢杆菌孢子液均为市售产品。
本发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的配方进行优化,合理碳氮比搭配,利用非粮作物木薯淀粉代替部分粮食作物葡萄糖、玉米淀粉等,并且在现有发酵培养基配方基础上增加碳酸钙和微量元素,使多粘菌素E的产量显著提高,多粘菌素E的最大产量可达到710000u/ml。本发明生产多粘菌素E的方法,成本低,产率高,适合大规模企业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种子培养:将制备好的冷冻孢子液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每30L种子培养基中接种3ml冻存孢子液,在33℃,通风量0.8vvm,转速400rpm,罐压0.06MPa,全程控制溶氧45%,培养35h,得到种子液;
2)发酵培养:将步骤1)培养好的种子液按5%(v/v)接种到50L发酵罐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3℃,通风量0.6vvm,转速300rpm,全程氨水自控pH5.8,控制溶氧30%,培养80h,结果得到650000u/ml的多粘菌素E。
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组分(m/v):葡萄糖1.5%,酵母浸粉0.7%蛋白胨0.3%,NaCl 0.03%,碳酸钙0.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丰原发酵技术工程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84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