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辅助红外传感器的目标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3532.2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1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12 | 分类号: | G05D1/12;G01S1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9 | 代理人: | 杜林雪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辅助 红外传感器 目标 探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雷达辅助红外传感器目标探测系统,包括红外独立跟踪模块,红外/雷达协同跟踪模块、雷达辐射控制模块、跟踪模式选择及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红外传感器对空域进行扫描,雷达传感器处于不辐射状态,一旦发现目标,雷达辐射控制模块允许雷达传感器进行辐射,由跟踪模式选择及切换模块切换到红外/雷达协同模块,在雷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同时对目标进行连续若干拍扫描后,红外/雷达协同跟踪模块根据雷达和红外的数据进行滤波跟踪,并给出高精度的目标数据,然后雷达辐射控制模块控制雷达停止辐射,利用红外的角度信息维持目标的跟踪,在所述雷达辐射控制模块中,根据航迹质量检验和距离及角度的精度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需要雷达辐射支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辅助红外传感器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雷达处于间歇工作状态,红外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中,雷达的辐射与停止由雷达辐射控制模块来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辅助红外传感器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进行雷达辐射的条件是:红外传感器探测到新目标,需要雷达辐射;或者,进行目标航迹质量检验,根据距离通道残差向量范数和角度通道的角度变化率进行机动检测,目标出现机动,进行雷达辐射;或者,在距离通道预测时,距离预测协方差和预测时间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有一项超过阈值就进行雷达辐射;或者,根据目标加速度进行判断,大于阈值,则需要雷达辐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辅助红外传感器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singer模型对目标进行跟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辅助红外传感器目标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雷达辐射时,距离通道滤波更新,角度通道先融合后滤波更新;停止辐射,距离通道预测,角度通道滤波更新。
6.利用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雷达辅助红外传感器目标探测系统进行探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雷达和红外同时对目标进行连续若干拍扫描后,停止雷达辐射,进入雷达辅助红外探测阶段,由雷达辐射控制模块来进行辐射判决;
2)雷达停止辐射后,利用滤波信息进行距离预测,依据红外的角度信息维持目标的跟踪;
3)在雷达辐射控制模块中,根据航迹质量检验和距离、角度的相关参数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需要雷达辐射支持;
4)在跟踪模式选择与切换中,根据雷达辐射标识完成两种跟踪模式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雷达辐射时,系统收到红外和雷达传感器数据后,以雷达传感器的距离和径向速度为量测,进行距离通道滤波,得到目标的距离、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各参数的协方差;将雷达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方位角、俯仰角进行融合,融合结果作为量测,进行方位、俯仰两个通道滤波,滤波后获得目标的方位角、俯仰角、方位角变化率、俯仰角变化率以及各参数的协方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停止辐射时,系统只收到红外传感器的方位角、俯仰角,将其作为两个通道的量测,进行滤波;对距离通道进行预测,得到目标的距离、速度、加速度预测值和预测方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雷达辐射的条件是:
1)红外传感器探测到新目标,需要雷达辐射,雷达/红外协同跟踪,进行新目标航迹起始,直到滤波收敛,跟踪达到攻击所需的精度;
2)进行目标航迹质量检验,根据距离通道残差向量范数和角度通道的角度变化率进行机动检测,目标出现机动,进行雷达辐射;
3)在距离通道预测时,距离预测协方差和预测时间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有一项超过阈值就进行雷达辐射;
4)根据目标加速度进行判断,大于阈值,则需要雷达辐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停止辐射条件为:
1)距离通道协方差小于某个阈值,雷达停止辐射;
2)连续辐射时间超过某个阈值,强制停止辐射若干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35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