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味止痢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09470.3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85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于伟;吴美华;卢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天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6 | 分类号: | A61K36/76;A61P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2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味 口服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兽药制剂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家畜痢疾的中药口服液“五味止痢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家畜的肠道疾病一直是我国许多规模化养殖场和农村养殖大户十分关注的问题,家畜感染肠道疾病后,机体性能下降,效益降低,并且成为其他健康家畜的传染源,而针对家畜肠道疾病的药物治疗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养殖户的难题,目前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但是抗生素的残留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根据目前国内养殖业发展现状,提出发展绿色健康养殖,确保动物食品的安全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畜禽产品的质量标准,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需改变过去那种只追求数量,不讲究质量的旧观念,走科学绿色养殖之路,确保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目前我国的中兽药领域还处于缺少系统配伍、产品剂型粗糙、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低水平状态,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国畜禽产业的持续性发展,传统中药具有含量较低,体内药效释放慢,动物吸收不完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五味止痢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五味止痢口服液”按重量计,原料组成如下:山楂15~35g,白头翁15~25g,杨树花10~25g,抱茎苦荬菜10~20g,苦参5~10g,制成100ml。
按下述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制备:以上五味,加水浸1小时,再煎煮2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煎煮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约90ml,放冷,调节pH在5.0~7.0,滤过,滤液加水稀释至100ml,灭菌,灌封,即得。
在本发明中,原料组成按重量计优选为:山楂30g,白头翁20g,杨树花25g,抱茎苦荬菜15g,苦参10g,制成100ml。每100ml“五味止痢口服液”相当于原生药100g。
本发明“五味止痢口服液”为棕红色液体,气香。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家畜腹泻,下痢脓血,痢疾的治疗。
本发明“五味止痢口服液”使用方法为:羊、猪每1kg体重0.1ml,连用3天。
本发明组方各成分功效解析如下:
山楂,又名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新修本草》中说,山楂“煮汁服,止水痢,沐头洗身,治疮痒。”在《图经本草》中说,山楂能“治痢疾及腹疼”。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主治热毒痢疾,凉血,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杨树花为杨柳科植物毛白杨、加拿大杨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雄花序。主治湿热下痢,幼畜泄泻。
抱茎苦荬菜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干燥全草。主治肠黄,痢疾。
苦参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
对本发明“五味止痢口服液” 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了本品既无急性毒性,也无亚慢性毒性,即按推荐的使用方法及推荐剂量使用本品对用药动物是安全的。
本发明临床试验结果如下:挑选自然病发痢疾的猪90头,随机分为试验治疗组、治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治疗组按每1L水加10ml“五味止痢口服液”饮水给药,连用3天;治疗对照组选用抗生素治疗,连用3天;空白对照组不给药,于处理后1周统计疗效。治疗结果表明, “五味止痢口服液”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提示本发明“五味止痢口服液”对家畜痢疾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五味止痢口服液”治疗家畜痢疾的药效试验,证明本品对上述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际使用并不局限于实施例。
山楂150kg,白头翁100kg,杨树花125kg,抱茎苦荬菜75kg,苦参50kg,制成500L。
制备步骤如下:以上五味,加水2500kg浸1小时,再煎煮2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加水1000kg煎煮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约450L,放冷,放冷,调节pH在5.0~7.0,滤过,滤液加水稀释至500L,灭菌、灌装至100ml棕色药用玻璃瓶中,密封,即得。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天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天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094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琼玉膏制备方法及其医疗用途
- 下一篇:阻燃型聚烯烃TPO防水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