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其中像素结构以及驱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594443.3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5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姚晓慧;许哲豪;薛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62;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其中 像素 结构 以及 驱动 方法 | ||
1.一种像素结构,包括:
多个子像素,每个子像素包括:
第一显示区,配置以接收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进而接收第一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而具有第一电位;
第二显示区,配置以接收所述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进而接收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相邻的第二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而具有与所述第一电位不同的第二电位;
第三显示区,配置以接收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相邻的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进而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电位而具有第三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显示区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包括一栅极、一第一源/漏极以及一第二源/漏极,
其中,该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栅极共同电连接所述第一扫描线,该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一源/漏极分别电性连接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电极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子像素电极,该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源/漏极分别电性连接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
该第三显示区的栅极电连接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相邻的第二扫描线,该第三显示区的第一源/漏极电性连接第三显示区的第三子像素电极,该第三显示区的第二源/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子像素电极。
3.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多条数据线;
多条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交错配置形成多个子像素区;
多个子像素,配置与所述子像素区内,每个子像素中包括:
第一显示区,配置以接收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进而接收第一数据线上的数据信号而具有第一电位;
第二显示区,配置以接收所述第一扫描线的扫描信号,进而接收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相邻的第二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而具有与所述第一电位不同的第二电位;
第三显示区,配置以接收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相邻的第二扫描线的扫描信号,进而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电位而具有第三电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显示区包括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包括一栅极、一第一源/漏极以及一第二源/漏极,
其中,该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栅极共同电连接所述第一扫描线,该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一源/漏极电性连接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子像素电极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子像素电极,该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源/漏极分别电性连接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
该第三显示区的栅极电连接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相邻的第二扫描线,该第三显示区的第一源/漏极电性连接第三显示区的第三子像素电极,该第三显示区的第二源/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显示区的第二子像素电极。
5.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以及多个子像素,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交错配置以形成多个子像素区,所述子像素配置与所述子像素区内,每个子像素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该方法包括:
在二维显示阶段的正半周期间,
在同一时刻,通过所述数据线中的第一数据线传送第一数据信号至该第一显示区而具有第一电位,通过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相邻的第二数据线传送第二数据信号至该第二显示区而具有第二电位,所述第一电位与第二电位具有设定电位差;
在下一时刻,通过与该第二显示区电连接的第三显示区拉降该第二电位,使得该第二电位和第三显示区的电位与所述第一电位形成电压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在二维显示阶段的负半周期间,
在同一时刻,通过所述数据线中的第一数据线传送第一数据信号至该第一显示区而具有第一电位,通过与所述第一数据线相邻的第二数据线传送第二数据信号至该第二显示区而具有第二电位,所述第一电位与第二电位具有设定电位差;
在下一时刻,通过与该第二显示区电连接的第三显示区拉升该第二电位,使得该第二电位和第三显示区的电位与所述第一电位形成电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44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