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试剂法测定尿酸含量试剂盒的配方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91044.1 | 申请日: | 2013-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1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廖飞;杨晓兰;胡小蕾;黄亚;陈远翔;李元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2 | 分类号: | C12Q1/62;C12Q1/28;C12Q1/26;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试剂 测定 尿酸 含量 试剂盒 配方 | ||
1.一种双试剂法测定尿酸含量试剂盒的配方,其特征在于:
(1)用尿酸酶和偶联过氧化物酶反应测定显色产物吸收确定尿酸量,用抗坏血酸氧化酶消除样品中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的干扰;
(2)将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辅助显色物质,加防腐剂和其它辅助成分配制在pH6.5~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为试剂1;
(3)将尿酸酶和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配制在pH8.0~9.6硼酸-硼砂缓冲液中,加防腐剂为试剂2;
(4)应用时,试剂1和试剂2混合的比例以最终反应体系pH在7.2~7.5之间为原则进行设置;试剂1和试剂2的pH不同时,其所含各种酶的初始浓度相应改变,使最终反应体系各种酶浓度变化小于10%即保持一致;试剂1和试剂2的pH在所述范围内变化时,二者在最终反应体系的混合比例如下表:
(5)应用时,加入样品体积占最终反应混合物总体积的1~3%;
(6)应用时,先将试剂1和样品混合,摄氏20~37度反应3到8分钟测定吸收为起点吸收;再加入满足最终pH要求的试剂2,混合后相同温度再反应5到15分钟;测定吸收并扣除起点吸收,得到尿酸氧化所生成过氧化氢被用于氧化显色底物所得产物吸收;
(7)以已知浓度尿酸为标准品,制备所得吸收对样品中尿酸浓度的响应曲线;据响应曲线和所测定的吸收推算样品中尿酸浓度。
2.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试剂法测定尿酸含量试剂盒的配方,此双试剂法测定尿酸含量试剂盒的制备特征在于:
(1)所需要的缓冲液都先灭菌,所用容器先灭菌并干燥;
(2)所需酶、显色底物、防腐剂作为主要有效成分,都配制成5倍以上高浓度储备液;酶溶液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菌;
(3)试剂1的缓冲液pH为6.5时,其所含主要有效成分浓度如下:辣根过氧化物酶>1.5U/ml,4-氨基安替比林0.25mM,抗坏血酸氧化酶>0.67U/ml,苯甲酸钠3.5mM;上述有效成分用50mM且pH为6.5的磷酸盐缓冲液即PBS配制成各自的储备液,再按储备液的浓度和所需最终浓度确定比例混合;
(4)试剂2的缓冲液pH为9.2时,其所含主要有效成分浓度如下:用在pH8.0~9.2间摄氏4度时失活半衰期长于6个月的尿酸酶时其浓度>2.0U/ml,2.33mM的N-乙基-N-(2-羟基-3-磺丙基)-3-甲基苯胺钠盐以下简称为Toos,苯甲酸钠3.5mM;上述有效成分用50mM且pH为9.2的50mM硼酸-硼砂缓冲液配制成各自的储备液,再按储备液的浓度和所需最终浓度确定比例混合;
(5)当试剂1和试剂2的pH在权利要求1所述范围内变化时,二者在最终反应体系的混合比例变化后,调整试剂1和试剂2中酶初始浓度使得最终反应体系各种酶的活性与试剂1的pH为6.5而试剂2的pH为9.2时相比,相差小于10%即保持一致。
3.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试剂法测定尿酸含量试剂盒的配方,其应用特征在于:
(1)当设置试剂1的pH为6.5且试剂2的pH为9.2时,先取0.800mL试剂1和20μL样品混合,摄氏20~37℃反应5分钟;测定546nm吸收作为起点吸收;加入0.200mL试剂2在相同温度再反应5··20分钟,测定546nm吸收;扣除起点吸收为来自尿酸的显色产物吸收;用标准品测定546nm吸收对样品中尿酸浓度的响应作为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每个血清样品的尿酸浓度;
(2)试剂1和试剂2的pH不同于上述数值时,按权利要求1第(4)所述的比例混合试剂1和试剂2;用于自动分析仪时,样品、试剂1和试剂2的体积减少但维持相同的比例;
(3)该双试剂法测定尿酸含量的试剂盒在4℃避光保存。
4.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试剂法测定尿酸含量试剂盒的新配方,试剂1和试剂2所用缓冲液的pH不同且以保障其所含成本最高工具酶的稳定性最好为原则进行设置,应用时以最终反应混合物的pH达到7.2~7.5设置两种试剂混合的比例,故所用工具酶最佳稳定性所需pH决定试剂1和试剂2中所含各种酶的初始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未经重庆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910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