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5520.6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9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梁振成;姜威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振成;姜威毅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31/06;A47G7/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镇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室内 种植 组合 结构 | ||
1.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中段组合架以及分别设置于中段组合架两外侧旁的输入传送组合架和输出传送组合架;
该中段组合架包括有若干第一水平传送机构以及至少一第一支撑框架,该若干第一水平传送机构上下间隔排布并可上下调整位置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框架内;
该输入传送组合架包括有第二水平传送机构以及第二支撑框架,该第二水平传送机构设置于第二支撑框架上;
该输出传送组合架包括有第三水平传送机构以及第三支撑框架,该第三水平传送机构设置于第二支撑框架上;
以及,该中段组合架与输入传送组合架之间以及中段组合架与输出传送组合架之间均连接有升降组合架,该升降组合架包括有第四水平传送机构、第四支撑框架以及升降装置,该第四水平传送机构位于第四支撑框架内,该升降装置设置于第四支撑框架上并带动第四水平传送机构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至少包括有四第一立柱,每一第一水平传送机构包括有两第一连接杆以及多个第一主动滚轮,两第一连接杆平行设置,其中一第一连接杆连接前侧的两第一立柱之间,另一第一连接杆连接后侧的两第一立柱之间,每一第一主动滚轮均连接两第一连接杆之间,多个第一主动滚轮间隔平行排布,且相邻的两第一主动滚轮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一从动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送入开关,该第二支撑框架至少包括有四第二立柱,该第二水平传送机构包括有两第二连接杆以及多个第二主动滚轮,两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其中一第二连接杆连接前侧的两第二立柱之间,另一第二连接杆连接后侧的两第二立柱之间,每一第二主动滚轮均连接两第二连接杆之间,多个第二主动滚轮间隔平行排布,且相邻的两第二主动滚轮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二从动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框架上设置有送出开关,该第三支撑框架至少包括有四第三立柱,该第三水平传送机构包括有两第三连接杆以及多个第三主动滚轮,两第三连接杆平行设置,其中一第三连接杆连接前侧的两第三立柱之间,另一第三连接杆连接后侧的两第三立柱之间,每一第三主动滚轮均连接两第三连接杆之间,多个第三主动滚轮间隔平行排布,且相邻的两第三主动滚轮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三从动滚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框架至少包括有四第四立柱;该升降装置包括有至少四螺杆以及带动四螺杆同时转动的驱动马达,四螺杆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四立柱上;该第四水平传送机构包括有两第四连接杆以及多个第四主动滚轮,两第四连接杆平行设置,其中一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两螺杆螺合连接,另一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后侧的两螺杆螺合连接,每一第四主动滚轮均连接两第四连接杆之间,多个第四主动滚轮间隔平行排布,且相邻的两第四主动滚轮之间平行设置有第四从动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与第四支撑框架之间、第二支撑框架与第四支撑框架之间以及第三支撑框架与第四支撑框架之间均配合采用一固定片和两螺丝锁固连接,两螺丝分别穿过固定片的两端与对应的支撑框架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输出端边缘、第二支撑框架的输出端边缘、第三支撑框架的输出端边缘以及每一第四支撑框架的输出端边缘均设置有到位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传送组合架、中段组合架和输出传送组合架依次横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组合架为横向并排设置的多个,相邻的两中段组合架之间均配合采用一固定片和两螺丝锁固连接,两螺丝分别穿过固定片的两端与对应的中段组合架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组合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框架的高度与第一支撑框架的高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振成;姜威毅,未经梁振成;姜威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455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炭自锁气分段燃烧蒸汽锅炉
- 下一篇:一种织物抗菌整理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