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校车儿童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34585.0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郑运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运婷 |
主分类号: | B60R21/015 | 分类号: | B60R21/0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907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车 儿童 保护装置 | ||
1.校车儿童保护装置,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安装于校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包括有控制器(1)、司机坐椅(2)、儿童坐椅(3)以及安全关门装置(4);司机坐椅(2)包括有第一座架(5)、第一坐垫(6)、第一按钮开关(7)以及第一靠背(8),第一坐垫(6)动配合于第一座架(5)的第一导槽(10)内,第一按钮开关(7)安装于第一坐垫(6)的第一底板(11)与第一导槽(10)的第一槽底(12)之间,第一按钮开关(7)的第一底座(13)与第一槽底(12)固定连接,第一按钮开关(7)的第一按钮(14)与第一底板(11)接触,第一按钮开关(7)为常闭开关;儿童坐椅(3)包括有第二座架(15)、第二坐垫(16)、第二按钮开关(17)以及第二靠背(18),第二坐垫(16)动配合于第二座架(15)的第二导槽(20)内,第二按钮开关(17)安装于第二坐垫(16)的第二底板(21)与第二导槽(20)的第二槽底(22)之间,第二按钮开关(17)的第二底座(23)与第二槽底(22)固定连接,第二按钮开关(17)的第二按钮(24)与第二底板(21)接触,第二按钮开关(17)为常开开关;安全关门装置(4)由电动元件(27)构成,电动元件(27)的机座(28)与车门框(29)固定连接,电动元件(27)的动力头(30)面向车门(31);控制器(1)设有第一报警指示灯(32)以及第二报警指示灯(33),控制器(1)设有控制线与第一按钮开关(7)、第二按钮开关(17)以及电动元件(2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1)设有第一人体传感器(9)、第二人体传感器(19)、第三人体传感器(25)以及第四人体传感器(26);第一人体传感器(9)设于司机坐椅(2)的第一靠背(8)上,第二人体传感器(19)设于儿童坐椅(3)的第二靠背(18)上,第三人体传感器(25)设于儿童坐椅(3)第二座架(15)的底面,第四人体传感器(26)设于儿童坐椅(3)第二座架(15)的侧面;控制器(1)设有控制线与第一人体传感器(9)、第二人体传感器(19)、第三人体传感器(25)以及第四人体传感器(2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1)与第一按钮开关(7)连接,第一按钮开关(7)与第二按钮开关(17)连接,第二按钮开关(17)与电动元件(27)连接,电动元件(27)与控制器(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按钮开关(7)与第二按钮开关(17)串联连接,第二按钮开关(17)与电动元件(27)串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司机坐椅(2)的第一导槽(10)设有第一限位卡(34),第一限位卡(34)位于第一坐垫(6)的第一底板(11)的下方,第一底板(11)下降到第一限位卡(34)位置时,被第一限位卡(34)卡住不能再下降,有效地防止第一坐垫(6)将第一按钮开关(7)压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童坐椅(3)的第二导槽(20)设有第二限位卡(35),第二限位卡(35)位于第二坐垫(16)的第二底板(21)的下方,第二底板(21)下降到第二限位卡(35)位置时,被第二限位卡(35)卡住不能再下降,有效地防止第二坐垫(16)将第二按钮开关(17)压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司机坐椅(2)设有多个第一按钮开关(7),司机坐椅(2)上所有的第一按钮开关(7)并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童坐椅(3)设有多个第二按钮开关(17),儿童坐椅(3)上所有的第二按钮开关(17)并联连接;校车上所有的儿童坐椅(3)安装有第二按钮开关(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报警指示灯(33)设有多个,第一按钮开关(7)设有多个,每个第一按钮开关(7)对应设有一个第二报警指示灯(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车儿童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坐垫(6)的第一底板(11)与第一导槽(10)的第一槽底(1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6),用于增加第一坐垫(6)复位的弹力;第二坐垫(16)的第二底板(21)与第二导槽(20)的第二槽底(2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37),用于增加第二坐垫(16)复位的弹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运婷,未经郑运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5345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