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车前防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3572.7 | 申请日: | 2013-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65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汪俭;王华;严伟;王孝来;张金武;刘有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5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车 前防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车,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产客车前部结构主要有非全承载大梁式底盘的车身结构及全承载车身结构。非全承载大梁式底盘的车身结构,其底盘大梁不与车身前围连接或连接不可靠,大梁是两个呈水平方向前后布置的纵梁,车身与底盘连接点少,受力不能有效分散,当车辆前部受到撞击时,前围变形量大,车身与底盘产生位移,严重影响乘客安全;全承载车身与底盘能有效连接,主要结构是将前部骨架制作成空间封闭环结构,增多连接点,这样受力时可将力迅速分解到骨架全身各处。但是传统的全承载车身,其前部矩形管用料一般较小,在受到猛烈撞击时,受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变形加大,影响乘客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该防掸结构性能可靠,在车辆前部受到猛烈撞击时,能最大可能的保证乘客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前围骨架、第一梁、第二梁,所述的前围骨架与第一梁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前左连接梁与前右连接梁,所述的第一梁与第二梁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左下连接纵梁及右下连接纵梁,所述的第二梁上设有左前悬推力座与右前悬推力座,所述的左前悬推力座上固定有左前悬推力杆,所述的右前悬推力座上固定有右前悬推力杆,所述的左下连接纵梁的两端所处的位置分别与前左连接梁与第一梁的连接位置以及左前悬推力座与第二梁的连接位置相吻合,所述的右下连接纵梁的两端所处的位置分别与前右连接梁与第一梁的连接位置以及右前悬推力座与第二梁的连接位置相吻合。
所述的前左连接梁、左下连接纵梁、左前悬推力座、左前悬推力杆与前右连接梁、右下连接纵梁、右前悬推力座、右前悬推力杆形成V形结构。
所述的第一梁与第二梁之间设有与两者相平行的第三梁,所述的第三梁与左下连接纵梁及右下连接纵梁相固定,且所述的左下连接纵梁的两端及右下连接纵梁的两端与第三梁的中心位置之间分别设有加强支撑管。
所述的前右连接梁、左下连接纵梁、右下连接纵梁分别由矩形管制成。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将前部防撞部分的前左连接梁、前右连接梁与车身底盘的第一梁、第二梁之间通过左下连接纵梁与右下连接纵梁相连,并保证左下连接纵梁的两端所处的位置分别与前左连接梁与第一梁的连接位置以及左前悬推力座与第二梁的连接位置相吻合,右下连接纵梁的两端所处的位置分别与前右连接梁与第一梁的连接位置以及右前悬推力座与第二梁的连接位置相吻合,这种连接方式可以在客车前部受到猛烈撞击时,力能够有效地分散,最大程度的保证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客车前防撞结构,包括依次平行设置的前围骨架1、第一梁2、第二梁3,前围骨架1与第一梁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前左连接梁4与前右连接梁5,第一梁2与第二梁3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左下连接纵梁6及右下连接纵梁7,第二梁3上设有左前悬推力座8与右前悬推力座9,左前悬推力座8上固定有左前悬推力杆10,右前悬推力座9上固定有右前悬推力杆11,左下连接纵梁6的两端所处的位置分别与前左连接梁4与第一梁2的连接位置以及左前悬推力座8与第二梁3的连接位置相吻合,右下连接纵梁7的两端所处的位置分别与前右连接梁5与第一梁2的连接位置以及右前悬推力座9与第二梁3的连接位置相吻合。具体地说,前左连接梁4、前右连接梁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前围骨架1与第一梁2上;左下连接纵梁6、右下连接纵梁7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梁2及第二梁3上,左前悬推力座8与右前悬推力座9焊接在第二梁3上。这样构成客车前部的防撞结构的几大部件均采用的是焊接方式,使其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前左连接梁4、左下连接纵梁6、左前悬推力座8、左前悬推力杆10与前右连接梁5、右下连接纵梁7、右前悬推力座9、右前悬推力杆11形成V形结构。这种V形结构可以更好的对撞击力进行分解,使客车的安全性能得到更大的保障。
进一步的,第一梁2与第二梁3之间设有与两者相平行的第三梁12,第三梁12与左下连接纵梁6及右下连接纵梁7相固定,且左下连接纵梁6的两端及右下连接纵梁7的两端与第三梁12的中心位置之间分别设有加强支撑管13。加强支撑管13是对客车前部防撞结构的一种加固。
进一步的,前右连接梁5、左下连接纵梁6、右下连接纵梁7分别由矩形管制成,优选的,矩形管采用大截面的矩形管,前左连接梁4采用U型件制成,这样可以使客车前部遭受撞击时的变形更小,性能更加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35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相控阵成像探伤强度标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清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