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薄膜横向收缩的纵向拉伸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71969.2 | 申请日: | 2013-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1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亮;陈甘霖;李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06 | 分类号: | B29C55/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欧阳波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横向 收缩 纵向 拉伸 生产线 | ||
1.防薄膜横向收缩的纵向拉伸生产线,包括铸片机和纵向拉伸机,铸片机包括挤出塑料熔体的模头(1),中心线相互平行的大冷辊(2)和小冷辊(3),纵向拉伸机包括中心线与大冷辊(2)、小冷辊(3)中心线平行的依次排列的预热区(A)的4~10个预热辊(7),拉伸区(B)的2~5个拉伸辊(8)和1~4个压辊(9)以及定型区(C)的2~5个定型辊(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冷辊(2)和小冷辊(3)辊筒表面有效长度(L)的两端外侧各有一条相同的环形的凹槽(M),各预热辊(7)、拉伸辊(8)、压辊(9)以及定型辊(10)的辊筒表面有效长度(L)的两端外侧也有环形的凹槽(M),各个辊筒的凹槽(M)宽度(W)和深度(D)均相同,各辊筒凹槽(M)的截面为U形,凹槽(M)的内侧面(P)和外侧面(Q)均垂直于辊筒的中心线;各辊筒同一端的凹槽(M)内侧面(P)处于垂直于辊筒中心线的同一平面上;各辊筒同一端的凹槽(M)外侧面(Q)处于垂直于辊筒中心线的同一平面上;
塑料熔体进入铸片机的模头(1),由模头(1)挤出的塑料熔体流在大冷辊(2)辊筒表面的同时进入大冷辊(2)辊筒表面两端的凹槽(M),大冷辊(2)、小冷辊(3)的挤压形成塑料厚片(5),塑料厚片(5)的上下表面,与大冷辊(2)、小冷辊(3)两端的凹槽(M)对应,在有效长度(L)两侧分别形成一根凸条(N);塑料厚片(5)依次经过预热区(A)的预热辊(7)、拉伸区(B)的拉伸辊(8)和压辊(9)以及定型区(C)的定型辊(10)时,塑料厚片(5)上表面或下表面两侧的凸条(N)依次卡嵌于各辊筒表面两端的凹槽(M)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薄膜横向收缩的纵向拉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M)的宽度(W)为15mm~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薄膜横向收缩的纵向拉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M)的深度(D)为3mm~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薄膜横向收缩的纵向拉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M)的外侧面(Q)与辊筒同一端的端面的距离(S)为25mm~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薄膜横向收缩的纵向拉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辊筒的有效长度(L)为该辊筒二端凹槽(M)内侧面(P)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薄膜横向收缩的纵向拉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铸片机出口端配有中心线与铸片机大冷辊(2)、小冷辊(3)中心线平行的1~2个铸片机导向辊(4),各铸片机导向辊(4)辊筒表面的两端也各有一条与铸片机大冷辊(2)、小冷辊(3)辊筒表面凹槽(M)宽度(W)和深度(D)均相同的凹槽(M),铸片机导向辊(4)一端的凹槽(M)内侧面(P)处于铸片机大冷辊(2)和小冷辊(3)同一端的凹槽(M)内侧面(P)所处的同一平面上;铸片机导向辊(4)一端的凹槽(M)外侧面(Q)处于铸片机大冷辊(2)和小冷辊(3)同一端的凹槽(M)外侧面(Q)所处的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薄膜横向收缩的纵向拉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拉伸机进口端配有中心线与纵拉机的各辊筒中心线平行的1~3个纵拉机导向辊(6),各纵拉机导向辊(6)辊筒表面的两端也各有一条与纵拉机的各辊筒表面凹槽(M)宽度(W)和深度(D)均相同的凹槽(M),纵拉机导向辊(6)一端的凹槽(M)内侧面(P)处于纵拉机各辊筒的同一端的凹槽(M)内侧面(P)所处的同一平面上;纵拉机导向辊(6)一端的凹槽(M)外侧面(Q)处于纵拉机各辊筒同一端的凹槽(M)外侧面(Q)所处的同一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7196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