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硝基苯甲酸降解酶的编码基因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54327.1 | 申请日: | 2013-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0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虞方伯;管莉菠;骆林平;单胜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52 | 分类号: | C12N15/52;C12N9/00;C12N15/11;C12N15/78;C12N1/21;C12R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基 苯甲酸 降解 编码 基因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酶基因工程及酶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邻硝基苯甲酸降解酶的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合成所产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产生量呈逐年递增之势。上述三废中存在大量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对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和危害,威胁到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安全和健康。其中,又以硝基芳香化合物的相关污染问题最为突出。
硝基芳香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应用于染料、杀虫剂、炸药、农药、医药及其它化工产品的生产。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进入到环境中的硝基芳香化合物日益增多,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此外,由于硝基和苯环结构的存在,使得硝基芳香化合物比其它化合物更难于生物降解。如何减少和去除此类化合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邻硝基苯甲酸(2-NBA)是有机合成和制备染料、香料,润滑脂和润滑油的抗氧剂和金锈剂等的重要中间体,其工业需求量十分巨大。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会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易在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中形成酸雨。当pH值降到5.0以下时,2-NBA会给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水体酸化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耐酸的藻类、真菌增多,而有根植物、细菌和脊椎动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率降低。如何高效、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去除2-NBA颇具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邻硝基苯甲酸降解酶的编码基因(基因nbaB)。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邻硝基苯甲酸降解酶的编码基因(基因nbaB),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一种所述的编码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一种扩增所述的编码基因的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3和SEQ ID No.4。
含有本发明所述基因的重组载体。
含有本发明所述基因的重组菌。
含有以上任一所述基因的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及重组菌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从Pseudomonas sp.ONBA-17中克隆得到负责2-NBA代谢的基因片段——nbaB。本发明能够为2-NBA的降解提供有效的生物技术手段,对于2-NBA污染环境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该菌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菌株ONBA-17,于2013年9月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8095。保藏单位的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该菌的分类命名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附图说明
图1是Pseudomonas sp.ONBA-17总DNA(Genomic DNA)电泳检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
实施例1Pseudomonas sp.ONBA-17总DNA(Genomic DNA)的提取
1.1Pseudomonas sD.ONBA-17的扩大培养
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将-70℃保存的Pseudomonas sp.ONBA-17以接种针挑取小块,放置、涂布于Luria-Bertani(LB)固体培养基之上。28℃,静置培养3d。挑选单菌落,经2次转接,观察发现平板上菌落形态一致(无杂菌)。这里所述的“平板”和Luria-Bertani(LB)固体/液体培养基等均为微生物研究/生产领域常见术语、培养基、技术和方法,具体参见《分子克隆实验指南》(J.萨姆布鲁克,等著.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M].黄培堂,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下文中如无特别备注或说明,均为微生物研究常用技术、方法、培养基、试剂和药品,且均在《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中有所记录。
1.2Pseudomonas sp.ONBA-17总DNA的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未经浙江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4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