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量子点-核黄素分子信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453815.0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7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应明;刘静;沈林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25;C12N15/11;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端粒 活性 检测 量子 核黄素 分子 信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量子点-核黄素分子信标。
背景技术
端粒酶活性是人类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通用标志物,这是因为85-95%的各类恶性肿瘤组织中都存在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癌细胞之所以能够突破寿命的限制,是因为它们可以合成具有活性的端粒酶,端粒酶能够对缩短的染色体末端进行修复,使癌细胞无限地分裂。因此可以采用端粒酶靶向探针进行肿瘤细胞的诊断和标识。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信标作为一种靶向检测探针,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分子信标是一种具有发夹结构的荧光核酸探针,自由状态时的分子信标呈发夹结构,此时由于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靠得很近,荧光被淬灭;当与靶序列结合后,分子信标的空间构型发生改变,荧光恢复。
目前,人们对分子信标的结构做出了许多改进,使其在序列检测、病原体侦测、药物疗效监测、区分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DNA-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定量聚合酶链扩增(PCR)、以及体外转录反应中的RNA实时检测等众多领域中得到应用。如中国专利CN1O2115784A公开了一种PCR荧光分子信标探针技术定量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基因的方法,淬灭基团为DABCYL,荧光基团为FAM,以HLA-B27基因为检测目标,实现了对HLA-B27基因的快速定量检测。中国专利CN102154474A也公开了一种用于肺癌诊断的分子信标复合物,包括磁性纳米微球以及吸附在磁性纳米微球上的分子信标,发光基团为Alexa488,淬灭基团为BHQI,该发明克服分子信标活体检测中的假阳性问题,对活细胞内miR-155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我们已经知道人端粒酶主要包括三种成分:人端粒酶RNA成分(human telomerase RNA template,hTR)、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及端粒酶相关蛋白hTEPl(TPl/TLP1),其中hTERT是端粒酶活性的决定因素,其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末端5p15.33的单拷贝基因,大小约3.5kb,其mRNA水平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本发明采用量子点作为分子信标的荧光基团,设计了一种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量子点-核黄素分子信标,它能与肿瘤细胞中的hTERT mRNA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检测端粒酶的活性。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选用量子点和核黄素作为信标中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供体和受体,使自由态的分子信标不具有荧光信号,能用于细胞染色和成像,通过检测荧光信号可以追踪分子信标的准确位置;当信标与靶点结合时,信标中量子点的荧光信号恢复,癌变细胞就会出现闪烁的亮点,实现对肿瘤细胞成像和早期诊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分析,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的量子点-核黄素分子信标,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538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