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42936.5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42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姚文博;孙峰;郝建婷;陈勇;罗大国;付军;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093 | 分类号: | F16H3/093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郭海彬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离合器 自动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不可在生资源石油的不断减少及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重,各国对车辆的油耗及排放法规要求越来越严。传动系统的传递效率对车辆油耗影响很大,开发高效节能的自动变速器已成为国内外车企研发的重点。传统的自动变速器(AT)及无级自动变速器(CVT)因采用了传递效率较低的液力变矩器,综合传递效率最高只能达到85%左右,而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传递效率可以达到93%以上。搭载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整车在最近几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眯。
就动力性而言,档位数越多,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近功率的机会就越大,从而能提高车辆的加速与爬坡能力。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档位数越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区工作的可能性,从而能降低油耗。就换档舒适性而言,档位数越多,各档之间的阶比越小,从而换档越容易。但是,就搭载性而言,档位数越多,需要的轴向布置空间越大,可搭载性就越差。因此,如何设计多档位且轴向尺寸短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是车辆设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八档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轴向尺寸较大而导致的可搭载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包括:
第一输入轴和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输入轴外侧的第二输入轴;
与所述第一输入轴连接的第一离合器和与所述第二输入轴连接的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的同一侧;
沿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入轴的轴向方向朝着所述第一和第二离合器依次布置的第一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和第四主动齿轮;所述第一和第二主动齿轮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入轴并由所述第一输入轴驱动,所述第三和第四主动齿轮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入轴并由所述第二输入轴驱动;
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入轴基本平行布置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
沿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向方向依次空套布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三档从动齿轮、七档从动齿轮、八档从动齿轮、四档从动齿轮;
沿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轴向方向依次空套布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一档从动齿轮、五档从动齿轮、六档从动齿轮、二档从动齿轮;
四个同步器,分别布置在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五档从动齿轮之间、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七档从动齿轮之间、所述六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之间、以及所述八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同时用作一档主动齿轮和三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同时用作五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五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七档从动齿轮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同时用作六档主动齿轮和八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六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八档从动齿轮齿轮啮合,所述第四主动齿轮同时用作二档主动齿轮和四档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和所述四档从动齿轮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入轴基本平行布置的第三输出轴,沿所述第三输出轴的轴向方向布置有空套在所述第三输出轴上的倒档齿轮及与所述第三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驻车棘轮。
优选地,所述二档从动齿轮用作倒挡的反向中间惰轮与所述倒档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还包括:
用于与所述倒档齿轮单边接合的倒档同步器。
优选地,所述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还包括:
连接至所述第一输出轴并由所述第一输出轴驱动的第一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第二输出轴并由所述第二输出轴驱动的第二输出齿轮、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三输出轴并由所述第三输出轴驱动的第三输出齿轮;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出齿轮分别与差速器上的主减速齿圈啮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输出齿轮与所述驻车棘轮分别位于所述倒档齿轮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29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轿厢人数检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茶叶落料装置和茶叶落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