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弹碳化硼/碳化硅复合陶瓷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441997.X | 申请日: | 2013-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8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鲍崇高;杨建锋;宋索成;杜天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563;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弹 碳化 碳化硅 复合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弹碳化硼/碳化硅复合陶瓷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战争杀伤性武器的大规模发展,早先的防弹材料已经不能满足防弹材料所具备的性能要求。寻求性能优越的防弹材料具有重大的国防战略意义。金属类材料作为早期防弹材料存在容易被子弹击穿,防弹系数低等缺点,并且金属的密度大,又不能随意的增加其厚度,否则士兵的作战能力会直线下降。陶瓷类材料以氧化铝最常被用作防弹材料,它具有烧结性能好,工艺成熟,制品尺寸稳定,生产成本低且原料丰富等优点,但是其防弹能力略低,密度较大,不能满足高性能的防弹要求。
美国的拦截者防弹衣以纯的碳化硼通过热压烧结制备而来,防弹性能优越,但是其原料稀少,烧结工艺困难,使得制作成本非常高昂,不适合大规模配备军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弹碳化硼/碳化硅复合陶瓷制备方法,制备的防弹材料,具有密度小,防弹性能好,性价比高等综合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弹碳化硼/碳化硅复合陶瓷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均匀混料,将碳化硅粉末、纳米碳黑、酚醛树脂、碳化硼粉末四种组分按照重量比24:5:4:(1.7‐27)称量后,在研钵中将碳化硅粉末、碳化硼粉末、纳米碳黑三种固体混合,将酚醛树脂用酒精边搅拌边加入直至酚醛树脂充分溶解,加入到研钵中,放入球磨混料机中进行24小时充分混匀;
步骤二,造粒,将混匀的粉料用60MPa的压力进行加压,压力持续半分钟,然后通过80目的筛网进行造粒;
步骤三,模压成型,称重25.00g的团粒,均匀地填充在50×50mm的磨具中,在120MPa的压力下用半自动压力成型机压制成型,制成生坯,加压方式为双向加压;
步骤四,烘干、固化,将生坯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固化,在80℃下保温4小时,然后升温至100℃,再保温4个小时,最后以每分钟2℃的升温速度升至140℃保温8小时;
步骤五,渗硅反应烧结,在石墨坩埚中加入和生坯、石墨纸总重量等重的粒径5mm的硅粒,将固化好的生坯放置在金属硅上,连同石墨坩埚一起放入高温真空烧结炉内烧结,真空电阻炉预热30分钟后,开始抽真空,然后开始每半小时升加热电压一伏,当炉温达到1350℃的时候停止抽真空,继续升温至1600℃,在该温度下保温30分钟,接着停止加热,随炉温冷却至室温。
所述的碳化硅粉末的粒径为14μm。
所述碳化硼粉末的最佳粒径为14μm,断裂韧性最大。碳化硼粒径减小易产生团聚,颗粒分布不均匀;碳化硼粒径增加对裂纹扩张有阻碍作用,但材料残硅量变多,材料硬度下降。
所述碳化硼最佳重量分数为15%(wt%),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断裂韧性最高。加入碳化硼可以提高复相陶瓷硬度,并且与硅反应时使复合陶瓷的残硅量有所减少,但当碳化硼含量达到一定量时,碳化硼的团聚现象会组织变得不均匀,组织间的间隙变大,残硅量变多,影响复相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反应烧结原理,在生坯中加入硬度大、密度小的碳化硼颗粒,利用颗粒增强机制制备的防弹材料,具有密度小(2.70‐3.05g/cm3),防弹性能好(躯干模凹陷深度最低达到15.0mm,且都低于国军标25mm),性价比高等综合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试样烧成曲线图。
图2为不同成分试样断口形貌图,其中图(Ⅰ)为实施例1的断口形貌;图(Ⅱ)为实施例2的断口形貌;图(Ⅲ)为实施例3的断口形貌;图(Ⅳ)为实施例4的断口形貌;图(Ⅴ)为实施例5的断口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弹碳化硼/碳化硅复合陶瓷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均匀混料,将碳化硅粉末、纳米碳黑、酚醛树脂、碳化硼粉末四种组分按照重量比24:5:4:1.7称量后,在研钵中将碳化硅粉末、碳化硼粉末、纳米碳黑三种固体混合,将酚醛树脂用酒精边搅拌边加入直至酚醛树脂充分溶解,加入到研钵中,放入球磨混料机中进行24小时充分混匀;
步骤二,造粒,将混匀的粉料用60MPa的压力进行加压,压力持续半分钟,然后通过80目的筛网进行造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419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