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镨掺杂磷酸盐玻璃及制备波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22875.6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6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赵昕;韩晓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3/17 | 分类号: | C03C3/17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磷酸盐 玻璃 制备 波导 方法 | ||
1.一种镨掺杂磷酸盐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镨掺杂磷酸盐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基质原料和氧化镨混合得到混合料;其中:所述氧化镨的量为基质原料量的0.1~0.5wt%,所述基质原料为偏磷酸钠、偏磷酸镁、偏磷酸铝和氧化铝,其摩尔比例为:偏磷酸钠:偏磷酸镁:偏磷酸铝:氧化铝=50~67:3~4:25~44:3~4;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料在200~250℃条件下保温4~6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升温至1350℃保温0.5~1小时得到熔融的玻璃液;再将熔融的玻璃液在经过预热的模具中成型,成型后的玻璃在470~510℃条件下退火0.5~3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制得镨掺杂磷酸盐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镨掺杂磷酸盐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升温速率为1~4℃/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镨掺杂磷酸盐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模具为铝制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镨掺杂磷酸盐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模具的预热温度470~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镨掺杂磷酸盐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时间5~30分钟。
6.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镨掺杂磷酸盐玻璃制备波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Ⅰ所述镨掺杂磷酸盐玻璃进行预处理后,加工成所需尺寸的镨掺杂磷酸盐玻璃基片;
Ⅱ玻璃基片经清洗后,采用热蒸镀法在玻璃基片表面蒸镀厚度150~200nm的铝膜,然后在玻璃基片表面打开4~50μm宽的离子交换窗口;
Ⅲ将具有离子交换窗口的玻璃基片浸没在360~390℃硝酸钾中进行离子交换0.5~2小时,离子交换后取出玻璃基片,自然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洗去玻璃基片表面残留的硝酸钾,再洗净玻璃基片表面的铝膜,抛光后获得镨掺杂磷酸盐玻璃波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波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Ⅰ中所述预处理过程为:首先采用金刚砂对制备的镨掺杂磷酸盐玻璃进行粗磨加工,并使其相对两面平行;然后采用氧化铝对玻璃进行细磨,使其表面光滑;再用抛光液在抛光机上对玻璃进行精密抛光;最后以无水乙醇清洗,使其表面清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波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Ⅱ中清洗玻璃基片的方法为:将玻璃基片依次置于三氯乙烷、丙酮和异丙醇中各清洗5~10min,最后以去离子水冲洗残余污渍,并用氮气将玻璃基片表面吹干。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波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Ⅱ中在玻璃基片表面打开离子交换窗口的过程步骤如下:
(a)利用甩胶机在镀有铝膜的玻璃基片表面甩一层厚度50~150nm的SPR6112正光刻胶,然后将覆有正光刻胶的玻璃基片90℃下烘烤10分钟;
(b)烘烤后的玻璃基片上覆盖正光刻胶石英掩膜板,条纹宽4~50μm,采用光刻机在紫外灯下曝光6~10秒,然后将曝光后的玻璃基片浸没于AZ300MIF显影液中20~40秒,再用蒸馏水将显影液冲洗干净,以此在玻璃基片表面打开4~50μm宽的离子交换窗口;
(c)将打开离子交换窗口的玻璃基片置于磷酸、醋酸和硝酸的混合液中4~20分钟,除去离子交换窗口上的铝膜,然后用有机溶剂洗去玻璃基片表面的光刻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4228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离器
- 下一篇:一种温度可调的饭菜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