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85830.6 申请日: 2013-08-29
公开(公告)号: CN103432588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1
发明(设计)人: 开桂青;陈彦;刘柳;王婷;陈睿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大学
主分类号: A61K47/42 分类号: A61K47/42;A61K9/50;A61K35/74;A23L1/29;A23P1/06
代理公司: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代理人: 王伟;何梅生
地址: 230601 安徽***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制备 益生菌 微胶囊 共聚物 及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益生菌制品制备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益生菌的保健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整肠作用,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防治腹泻;2)缓解乳糖不耐症,促进机体营养吸收;3)预防阴道感染,对健康起到有利的作用;4)增强免疫力;5)降低高血压;6)降低血清胆固醇;7)预防癌症和抑制肿瘤生长;8)缓解过敏作用等。由于益生菌具有治疗疾病和益生的功能,益生菌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疗等方面。卫生部门已制订出在食物中添加益生菌规划,作为公众营养改善项目。

在益生菌被大量应用的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菌种易受外界的氧、光、热、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而失活;2)益生菌产品难以抵抗胃强酸、高胆盐等因素的影响而到达肠道正常发挥益生功效;3)产品质量不稳定,在加工、储存、运输、活化等过程易失活,导致产品活菌数明显降低。因此,如何对益生菌进行处理,使其能够安全的到达肠道发挥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保护益生菌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将益生菌微胶囊化,可以较好地解决益生菌自身存在的不足,提高其抗氧、抗胃酸以及肠溶性等性能,势必会为益生菌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带来契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共聚物,用于包裹益生菌冻干粉,能够有效保护益生菌,提高益生菌产品在生产、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贮性;增强胃液抵抗力,保护益生菌安全到达肠道等器官,发挥益生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益生菌微胶囊共聚物,其特点在于是以天然植物大分子与纤维素醚或其衍生物聚合形成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由下列物质共聚而成的(按干品重量百分比计):植物蛋白10%~50%,纤维素醚及其衍生物10%~70%,植物多糖0~50%、偶联剂0.01%~5%,助剂0%~3%、改性剂0.01%~3%。

所述的纤维素醚或其衍生物是从下组中选择一种或多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

所述的植物蛋白是从下组中选择一种或多种:玉米蛋白、小麦蛋白、大豆蛋白。

所述的植物多糖是从下组中选择一种或多种:果胶、阿拉伯胶、甘露聚糖、瓜尔胶、壳聚糖、淀粉、黄原胶、海藻糖。

所述改性剂是从下组中选择一种或多种:硬脂酸、卵磷脂、Span、Tween、转氨酶。

所述的偶联剂是从下组中选择一种或多种:阿魏酸、柠檬酸、葡糖酸、乳酸、氨基酸。

所述的助剂是从下组中选择一种或多种:甘油、乙二醇、山梨醇。

一种益生菌微胶囊共聚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按重量百分比称取各个原料,将纤维素醚或其衍生物在预热至60℃~100℃的溶剂中搅拌分散1h~4h,缓慢加入植物多糖使其完全溶解,继续搅拌1h~4h;然后将溶解的植物蛋白缓慢加入到搅拌的羟丙甲纤维素溶液中,分散均匀后,加入偶联剂、助剂、改性剂,搅拌均匀,在50℃~100℃的条件下反应4h~8h,干燥,包装,贮存。

该共聚物在制备过程中基本保持植物蛋白、植物多糖、纤维素醚的原有特性,产品安全性高;利用该共聚物制备的益生菌微胶囊产品性能好,性质稳定;本发明中的植物蛋白是农产品加工中的副产物,成本低廉。

本发明摒弃具有安全隐患的明胶等动物性原料,采用天然植物材料,以植物蛋白、植物多糖、纤维素醚为主要原料,制备益生菌微胶囊共聚物,用于包埋益生菌冻干粉。

说明书附图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未包埋和微胶囊化嗜酸乳杆菌在模拟人工胃液中的存活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物质成分若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称取7g羟丙甲纤维素,分散于预热至80℃的70mL纯水中搅拌2h;称取3g大豆蛋白在80℃的30mL水中分散,以0.1N的氢氧化钠调pH值为9,沸水热处理至蛋白完全溶解;将大豆蛋白溶液缓慢加入到羟丙甲纤维素溶液中,搅拌1h后,按羟丙甲纤维素和大豆蛋白的总质量依次加入阿魏酸1%,甘油0.5%,山梨醇0.5%,卵磷脂0.1%,搅拌均匀,在60℃的条件下共聚反应6h;将胶液干燥,粉碎,包装,得益生菌微胶囊共聚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5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