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制造方法、电线、及电动泵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83227.4 | 申请日: | 2013-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0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金甲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甲东 |
主分类号: | H01B13/22 | 分类号: | H01B13/22;H01B13/26;H01B7/29;F04D7/06;F04D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韩国釜***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耐热 发动机 绕组 用电 制造 方法 电线 电动 | ||
1.一种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耐热树脂,在裸铜线实施一次涂层的的阶段;
由织造的耐热纤维,在所述一次涂层的耐热树脂的外层实施织造涂层的阶段;
由所述耐热树脂,在所述织造涂层的外层实施二次涂层的阶段;及
由无机物,在所述二次涂层耐热树脂的外层实施无机物涂层的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树脂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系的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纤维包括多数的玻璃纤维(glass fiber),以螺旋方向交叉织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耐热树脂,在所述织造涂层的外层实施二次涂层的阶段,与由无机物,在所述二次涂层的耐热树脂的外层实施无机物涂层的阶段之间,还包括:
使所述二次涂层的电线卷曲的阶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无机物,在所述二次涂层的耐热树脂的外层实施无机物涂层的阶段,包括:
在真空状态,使所述卷曲的电线浸渍在陶瓷粉末与聚酰亚胺树脂混合体的过程。
6.一种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聚酰亚胺系的耐热树脂,在裸铜线实施涂层的阶段;
由织造的耐热纤维,在所述涂层的耐热树脂的外层实施织造涂层的阶段;及
由无机物,在所述织造涂层的外层实施无机物涂层的阶段。
7.一种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织造的耐热纤维,在裸铜线的外层实施织造涂层的阶段;
由聚酰亚胺系的耐热树脂,在所述织造涂层的外层实施涂层的阶段;及
由无机物,在所述涂层的耐热树脂的外层实施无机物涂层的阶段。
8.一种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裸铜线;
一次耐热涂层,涂层于所述裸铜线的外层;
织造涂层,涂层于所述一次耐热涂层的外层,且由织造的耐热纤维组成;
二次耐热涂层,涂层于所述织造涂层的外层;及
无机物涂层,涂层于所述二次耐热涂层的外层,并且由无机物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高耐热发动机绕组用电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树脂包括聚酰亚胺系的树脂。
10.一种超高温耐热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形成入口与出口;
叶轮,收容在所述机壳内;
转子组件,结合于所述叶轮,且由转子罐密封转子铁芯;
定子单元,具有能够收容所述转子组件所形成的空间部,形成旋转力提供于所述转子组件,并且在绕组用电线卷曲在定子铁芯的状态,由定子罐密封,所述绕组用电线,包括:
裸铜线;
织造涂层,涂层于所述涂层的外层,并且由织造的耐热纤维组成;及
耐热涂层,涂层于所述裸铜线的外层或所述织造涂层的外层中至少任意一层,并且由耐热树脂组成;
无机物涂层,涂层于所述织造涂层或所述耐热涂层的外层,并且由无机物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高温耐热电动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无机物涂层,涂层于所述织造涂层或所述耐热涂层的外层,并且由无机物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高温耐热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涂层,包括:
第1耐热涂层,涂层于所述裸铜线的外层;及
第2耐热涂层,涂层于所述织造涂层的外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高温耐热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树脂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系的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超高温耐热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纤维包括玻璃纤维(glass fibe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甲东,未经金甲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8322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