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纳米丝透明欧姆电极的压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73675.6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6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彭栋梁;郭惠章;蔡端俊;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42 | 分类号: | H01L33/42;B82Y40/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戴深峻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纳米 透明 欧姆 电极 压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薄膜电极,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纳米丝透明欧姆电极的压印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电极在平板显示、触摸屏、OLED、LED、智能窗以及太阳能电池等设备的导电层中广泛应用。传统的透明电极一般采用ITO、AZO等,这些电极材料往往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条件苛刻而价格昂贵。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未来对透明导电电极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并且,由于人们对器件的柔性特性提出了一定要求,使得研究者们逐渐开始探究一些新材料,例如碳纳米管([1]Wang,R.R.;Sun,J.;Gao,L.A.;Zhang,J.ACS Nano2010,4,4890)、石墨烯([2]Wang,R.R.;Sun,J.;Gao,L.A.;Xu,C.H.;Zhang,J.;Liu,Y.Q.Nanoscale2011,3,9042)等。但是,这些材料做成的透明导电薄膜一般具有较高的方阻和透光率比,因此还不适用于大多数的实际应用。近期,人们发现金属纳米线,例如Cu纳米线和Ag纳米线通过压印法形成的透明导电薄膜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以和ITO相比拟。
由于传统的GaN基LED电极一般采用不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金属薄膜,因此无法通过器件顶部发光。由于许多金属接触的透光性不好,几个纳米厚的Ni/Au接触是半透明的,在可见光波段的透射率只有60%~75%,接触电极太薄则影响电流的均匀扩散和热稳定性;但当Ni/Au太厚,其透光率低,大大降低了LED发光效率。如何在p-GaN上获得低阻和高透光率的欧姆接触,从而提高LED发光效率,一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提高LED的发光效率,除了在封装结构、光学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外,方法之一是采用透明导电膜来代替金属作为p-GaN上的接触电极,以实现电流的均匀扩散及高透光率,从而获得更高的光输出。因此,若能在LED器件上应用透明电极,就可望提高LED的光输出,提高其外量子效率,还可以延长LED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纳米丝透明欧姆电极的压印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Cu纳米分散于有机溶液中;
2)通过真空抽滤,将分散于有机溶液中的Cu纳米线沉积于滤膜上;
3)将沉积有Cu纳米线的滤膜覆盖在基片上,并在基片背面施加压力,再揭去滤膜后,Cu纳米线薄膜即被转移到基片背面,然后在真空气氛中退火,即完成金属纳米丝透明欧姆电极的压印。
在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液可采用正己烷溶液等。
在步骤2)中,所述滤膜可选用聚碳酸酯微孔滤膜等;所述滤膜的孔径可为0.2~12μm。
在步骤3)中,所述施加压力的时间可为15s~1min;所述基片可采用玻璃、PET塑料、聚酰亚胺薄膜等中的一种;所述沉积有Cu纳米线的滤膜上可放置图案化的掩模,在图案化的掩模区域喷洒Cu纳米线胶体溶液,则形成图案化的Cu纳米线薄膜;所述退火的温度可为100~600℃,退火的时间可为0.5~1.5h。经退火后铜纳米线薄膜与GaN半导体材料形成欧姆接触。
本发明将化学法合成的Cu纳米线超声分散在正己烷中,形成铜纳米线胶体。通过真空抽滤将Cu纳米线沉积在聚碳酸酯(PP)微孔滤膜上形成均匀薄膜。将沉积有Cu纳米线薄膜的聚碳酸酯微孔滤膜覆盖在LED器件上,使用探针在LED的p型电极区和n型电极区施加一定压力后揭去滤膜。将覆盖有Cu纳米线电极的LED器件在真空环境中退火。
本发明所制成的金属纳米丝的透明欧姆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和透光性,并能与半导体器件形成良好欧姆接触,可以提高器件电注入效率及其出光效率。同时,该压印技术还具有制作灵活,易于图案化,可以在很多不规则的区域或者超大面积上形成透明导电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透明电极的制作方法简易,容易图案化,转移方法简便灵活,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使电极与LED器件形成欧姆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Cu纳米线电极——n型GaN的I-V曲线;
图2为Cu纳米线电极——p型GaN的I-V曲线;
图3为转移至玻璃基片上的Cu纳米线透明薄膜;
图4为转移至PET塑料基片上的Cu纳米线透明薄膜;
图5为转移至PET塑料基片上的经图案化后的Cu纳米线透明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36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外开窗的上横外框型材
- 下一篇:外墙发光阻燃装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