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七星瓢虫的引物对、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73403.6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6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王倩;陆宴辉;徐建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瓢虫 引物 试剂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检测七星瓢虫的引物对、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是一种鞘翅目瓢虫科捕食性天敌昆虫,成虫和幼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除了冬季外,户外有蚜虫发生的地方均有机会找到前来觅食的七星瓢虫成虫,但其较少成群聚集。一年发生多代,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上。分布范围广,在中国(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蒙古、朝鲜、日本、印度、前苏联、古北区、欧洲都有它的踪迹。
七星瓢虫成虫体长:5.2-7.0mm,体宽:4.0-5.6mm。体周缘卵形,背面光滑无毛。头黑色。前胸背板黑色,在其前角上各有一个大型近于四边形的淡黄色斑,伸展到缘折上形成窄条。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红色,两鞘翅上共有7个黑斑,其中位于小盾片下方的小盾斑被鞘翅分割为两边一半,其余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一个小三角形的白斑。七星瓢虫以鞘翅上有7个黑色斑点而得名。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在河南安阳地区每年发生6-8代。北方寒冷地区,发生世代数则较少。七星瓢虫成虫寿命长,平均77天。1头七星瓢虫雌虫可产卵567-4475粒,平均每天产卵78.4粒,最多可达197粒。七星瓢虫取食量大小与气温和猎物密度有关。以捕食蚜虫为例,在猎物密度较低时,捕食量随密度上升而呈指数增长;在密度较高时,捕食量则接近极限水平。较高的气温可影响七星瓢虫的活动能力,提高其捕食率。据统计,不同虫态七星瓢虫对烟蚜的平均日取食量分别为:1龄10.7头,2龄33.7头,3龄60.5头,4龄124.5头,成虫130.8头。七星瓢虫近80天的生命期可取食上万头蚜虫。七星瓢虫对人、畜和天敌动物无毒无害,作为农田重要的天敌昆虫,其合理利用可减轻农药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早在20世纪70年代黄河下游地区即已用助迁法利用七星瓢虫防治棉花和小麦蚜虫,90年代开始人工繁殖,并用于生产。
瓢虫种类全世界记载约500属5000种,中国已记录近400种。种类繁多且仅根据形态描述准确判断瓢虫种类有一定的难度。此外,不同瓢虫间还普遍存在集团内捕食的现象,但常规的肠道解剖、行为观察等方法无法准确评估这种重要的捕食关系。因此要更好地鉴定瓢虫种类及研究瓢虫的集团内捕食作用,需要建立一套快速而准确的分子检测方法,但目前对于七星瓢虫尚没有标准的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可根据物种特异性引物清楚区分至种,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的特点在物种种类鉴定中占据重要地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简单、特异且灵敏地检测七星瓢虫的鉴定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七星瓢虫的引物对,所述引物对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有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序列的引物对的试剂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七星瓢虫的方法,包括用所述引物对或者含所述引物对的试剂盒进行PCR扩增的步骤。
具体步骤为,从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所述引物对或者含所述引物对的试剂盒中的引物对作为PCR扩增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扩增产物;检测扩增产物,并作出判断。
所述PCR反应体系为20μL,其中10×EasyTaq buffer2.0μL、dNTP(2.5mM)0.4μL、EasyTaq聚合酶(5U/μL)0.2μL、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10p/mol)各0.4μL、样品基因组DNA1.0μL、超纯水15.6μL。
所述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54℃退火30s、72℃延伸30s,40个循环。
所述检测扩增产物是采用电泳检测,出现189bp左右的特异性扩增条带即判断为检出七星瓢虫。
本发明提供了前述引物对及试剂盒在检测七星瓢虫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3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