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后排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71521.3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福;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30 | 分类号: | B60N2/30;B60N2/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排 座椅 | ||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坐垫及三个靠背,三个靠背依次并排且独立的设置在坐垫上,三个靠背的供乘员倚靠的面积比为3:4:3,三个靠背均可独立的相对于坐垫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上,其中被放倒的靠背适于作为乘员的扶手使用。本发明的汽车后排座椅可形成3人坐、2人坐、1人坐等各种功能组合形式,在各种功能组合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将放倒在坐垫上靠背作为扶手,由于放倒靠背的整个背面都可以用来作为扶手,使可供扶手的面积大大增加,且1人乘坐时,在放倒两侧靠背的前提下,乘员可以享受两侧扶手的功能,加之中间面积占40%,宽大舒适,大大提高了汽车后排座椅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排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汽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在生活、工作、休闲旅游时花在汽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对汽车提出了更多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车内装载高品质音箱、DVD显示屏等以增加娱乐性,在后排座椅内置冰箱以提升生活品质等等。
目前市场上汽车后排座椅的结构形式及功能较为单一。有些座椅的靠背为连体式结构,即靠背制成一个整体,靠背要放倒时,必须整体式放倒;有些座椅的靠背虽然分开,但数量一般为两个,且为50%/50%结构,为增加行李箱空间,当靠背放倒后,50%/50%结构的后排座椅仅能乘坐一人;有些座椅设有中间扶手,供两侧乘员使用,但扶手体积较小,一般仅供一人使用。现有座椅中,若后排座椅需乘坐三人,则中间乘员的乘坐位置小,舒适性不好,需要挤占两侧乘员的乘坐面积;另外,无论后排座椅乘坐几人,乘员都无法享有两侧扶手功能。
座椅作为车内与人体接触最紧密的零部件,如果座椅的功能能更加多样化,则可大大丰富人们的生活。但是,目前市场上关于座椅方面的个性化功能却相对平庸而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组合的汽车后排座椅,可实现3人坐、2人坐、1人坐等多种功能组合,并可以提高汽车后排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包括坐垫及三个靠背,所述三个靠背依次并排且独立的设置在坐垫上,所述三个靠背的供乘员倚靠的面积比为3:4:3,所述三个靠背均可独立的相对于所述坐垫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所述坐垫上,其中被放倒的靠背适于作为乘员的扶手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靠近车厢两侧壁的两个靠背分别通过一个第一铰链结构与车厢侧壁连接,所述三个靠背中相邻的每两个靠背之间通过一个第二铰链结构与车厢底板连接,以使位于两侧的每一个靠背分别通过一个第一铰链结构及一个第二铰链结构可以独立的相对坐垫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上,位于中间的靠背通过两个第二铰链结构可以独立的相对坐垫从使用状态翻转至放倒在坐垫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一端与对应的靠背的背面上的靠近车厢侧壁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结构的另一端与对应的车厢侧壁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第二铰链结构包括固定架、两个铰链片及销钉,所述固定架固定在车厢底板上且位于三个靠背中相邻的两个靠背之间,相邻的两个靠背的背面分别固定在两个铰链片上,两个铰链片通过销钉铰接在固定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三个靠背上均设有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靠背挂钩及靠背锁,所述靠背挂钩固定在车厢背板上,所述靠背锁设置在对应的靠背内,并且所述靠背锁可以在对应的靠背处于展开位置时与所述靠背挂钩锁止。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靠背挂钩包括固定于车厢背板的固定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并与所述靠背锁配合锁止的锁钩。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靠背锁包括与所述锁钩配合锁止且在与所述锁钩配合时可以转动的锁舌,以及与所述锁舌连接且可以使所述锁舌回位与所述锁钩锁止的回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715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