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康普瑞汀氨基糖缀合物、其制法及其医药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53598.8 申请日: 2013-08-14
公开(公告)号: CN103421057A 公开(公告)日: 2013-12-04
发明(设计)人: 徐云根;屠哲玮;何广卫;唐琰;何书英;孙菁;司崇静;刘坤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7H15/18 分类号: C07H15/18;C07H13/06;C07H7/02;C07H5/06;C07H1/00;A61K31/7028;A61K31/7024;A61K31/7008;A61K31/70;A61P35/00;A61P29/00;A61P9/00
代理公司: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代理人: 孙立冰
地址: 230088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康普瑞汀 氨基 糖缀合物 制法 及其 医药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康普瑞汀(Combretastatin A-4,CA-4)与氨基糖的缀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以及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

背景技术

肿瘤血管阻断剂(Vascular Disrupting Agents,VDA)能够选择性破坏已形成的肿瘤血管网的内皮细胞和周细胞,进而快速切断肿瘤血供,诱发肿瘤细胞发生缺血坏死,能有效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VDA与传统抗肿瘤药物相比有巨大的优势,但目前在临床研究的VDA存在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毒性。因此开发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VDA是目前该类药物的研究重点。

康普瑞汀是从南非的Combretum Caffnom树皮中分离出来的小分子VDA,其能结合血管内皮细胞微管蛋白β亚基的秋水仙碱结合位点,导致微管蛋白的聚合,进而改变其内皮细胞的骨架结构与形态,增强其血管渗透性、扰乱血流,从而引起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导致次级肿瘤细胞死亡。尽管康普瑞汀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但其低水溶性和低生物利用度限制了进一步的应用。因此,人们对CA-4的结构进行改造,以期获得具有更好水溶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活性先导物。研究发现,在康普瑞汀的双键上引入一个胺甲酰基后得到的化合物(如CA-4-1~CA-4-4)的细胞毒作用弱于康普瑞汀,但对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活性强于康普瑞汀。

氨基糖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某些N-酰基氨基糖衍生物具有一定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活性。专利CN101591364和CN101591369公开了一系列N-糖基苯丙烯酰胺衍生物,如化合物XY018和XY023对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通式I的化合物及其水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药理实验显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部分化合物对人及小鼠肿瘤细胞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式I化合物及其含结晶水的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各种癌症和慢性炎症,以及其它血管原性的疾病。

本发明的化合物通式I如下:

其中R代表:H、卤素、羟基、C1~C6的烷氧基、C1~C6的烷基、羟甲基、硝基、氨基、甲酰胺基、乙酰氨基或氨甲基。

R优选代表:H、卤素、羟基、甲基、羟甲基、硝基或氨基。

R进一步优选代表:H、羟基或氨基。

其中G–NH-代表以下任一结构:

其中G–NH-更优选代表以下任一结构:

本发明化合物的水合物也具有与化合物同样的疗效,其中的水合物以结晶水的形式存在,结晶水的摩尔当量从0.5到10。

本发明部分化合物是:

N-(2,3,4,6-四-O-乙酰基-1-脱氧-β-D-吡喃葡萄糖基)-(E)-3-(3’-羟基-4’-甲氧基苯基)-2-(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I-1)

N-(2,3,4,6-四-O-乙酰基-1-脱氧-β-D-吡喃半乳糖基)-(E)-3-(3’-羟基-4’-甲氧基苯基)-2-(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I-2)

N-(1,3,4,6-四-O-乙酰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基)-(E)-3-(3’-羟基-4’-甲氧基苯基)-2-(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I-3)

N-(1,3,4,6-四-O-乙酰基-2-脱氧-β-D-吡喃半乳糖基)-(E)-3-(3’-羟基-4’-甲氧基苯基)-2-(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I-4)

N-(2,3,4,6-四-O-乙酰基-1-脱氧-β-D-吡喃葡萄糖基)-(E)-3-(4’-甲氧基苯基)-2-(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I-5)

N-(2,3,4,6-四-O-乙酰基-1-脱氧-β-D-吡喃半乳糖基)-(E)-3-(4’-甲氧基苯基)-2-(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I-6)

N-(1,3,4,6-四-O-乙酰基-2-脱氧-β-D-吡喃葡萄糖基)-(E)-3-(4’-甲氧基苯基)-2-(3”,4”,5”-三甲氧基苯基)丙烯酰胺(I-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未经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535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