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35588.1 | 申请日: | 2013-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5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杜效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致达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1R13/03;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梁永宏 |
地址: | 5107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引线 外壳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及其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的作用是保护及容纳壳体内部电子、电器组件,内部的电器组件通过外壳的金属引线脚与外部电路或者其他电子产品连接。现有的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通常包括一个塑料外壳,以及对称的固定在塑料外壳两侧边的外引线脚,在制备该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的过程中通常先对外引线脚进行电镀,再切断外引线脚上的连杆,变成单粒的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在引线脚的上形成有露出金属材料的横断面,客户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的外引线脚的横断面分别进行人工沾锡。由于使用人工手工对产品外引线脚沾锡,使得外引线脚横断面锡层品质无法有效控制,导致产品质量出现波动,生产效率较低;同时锡炉本身会产生有害气体。且现有的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遇高温(或回流焊等)会因为塑胶的应力使外部引线脚及内部引线脚(变形)不平整,出现产品品质不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品率与生产效率都较高的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的加工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该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上的引线脚的表面上均电镀有一层金属保护层,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焊性与抗氧化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冲压成型:对待加工的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得到预定形状的半成品,该半成品的结构为:在待加工的金属板材的中间形成若干相互平行的引线脚,与引线脚垂直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引线脚位于两个连接件之间;
B、冲压预切槽:在所述引线脚上冲压一预切槽;
C、注塑:先对所述引线脚进行弯折,并形成一弯折处;然后将半成品两两对称设置,通过注塑工艺在对称设置的半成品上注塑得到若干个塑胶壳,并在塑胶壳上形成有第一引线脚与第二引线脚;所述第二引线脚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一引线脚与第一连接件连接;
D、切除第一连接件:将第一连接件切除,在所述第一引线脚上形成一横断面;
E、电镀保护层:对上述所有引线脚进行电镀,使得第一引线脚与第二引线脚的外表面分别形成一层金属保护层;
F、制得成品:将第二引线脚沿着预切槽处进行折断,使得第二连接件从塑胶壳上脱离,制得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的成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C与步骤D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
释放塑胶壳的内应力:将注塑后的半成品进行烘烤,烘烤的温度为150℃~200℃之间,烘烤的时间为2~3小时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B中,所述预切槽的深度为引线脚厚度的1/5至2/5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C中,所述引线脚上的预切槽位于所述弯折处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C中,所述弯折处被包覆在所述塑胶壳内部,所述预切槽位于塑胶壳的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D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第一引线脚折弯形成预定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引线脚折弯后形成的预定形状为:所述第一引线脚形成两个弯折角,分别为第一弯折角与第二弯折角;所述第一弯折角位于塑胶壳与第二弯折角之间;所述第一弯折角的角度大小为90°至95°之间;所述第二弯折角的角度大小为90°至103°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A中,所述金属板材为磷青铜、红铜、黄铜、镍铁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E中,所述第一引线脚的横断面也镀有一层金属保护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E中,所述金属保护层为金、银或者锡中的任一种金属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带金属引线脚的外壳,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塑胶壳、若干第二引线脚、与第二引线脚数量相等的第一引线脚;所述第二引线脚平行地嵌入在塑胶壳的内部,且相邻两个第二引线脚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引线脚与第二引线脚一一对应连接,并延伸在塑胶壳的外表面,每个第一引线脚的外表面上电镀一层金属保护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引线脚上形成有两个弯折角,分别为第一弯折角与第二弯折角;所述第一弯折角位于塑胶壳与第二弯折角之间;所述第一弯折角的角度大小为90°至95°之间;所述第二弯折角的角度大小为90°至10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致达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致达塑胶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355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造具有共用芯部的牙刷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PCB板冷却吸附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