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eDGAT1基因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6565.6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7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胡赞民;郭雪洁;陈宇红;尹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N15/54;C12N15/63;C12N1/19;C12N5/10;C12N15/81;C12N15/82;C12N1/21;C12P7/64;C12R1/865;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汉信律师事务所 11373 | 代理人: | 王文生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edgat1 基因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GAT1及其应用。具体地,涉及该基因序列的获得和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其能大幅度提高酵母脂肪酸含量方面的研究。
背景技术
微藻是遍布全球水体的浮游植物,具有产能大、无污染、可再生、易培养、含有较多的脂类物质等优点,在能量转化和碳元素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些微藻把光合作用产物转化为脂肪酸,进一步合成三酰甘油(TAG),在细胞中以油滴的形式贮藏起来。微藻细胞中的三酰甘油可达到干重的20%-50%,提取后通过转酯化后可转变为脂肪酸甲酯,即生物柴油。此外,微藻还具有较大的食用和化学利用价值。基于以上多方面的优势,微藻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开发前途的能源原料之一[1-3]。小球藻(Chlorella)是微藻中的一类,属于绿藻门小球藻属,是一种真核单细胞微藻,直径大约3-8微米。小球藻繁殖速度很快,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例如蛋白质、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核酸及叶绿素等,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例如糖蛋白、多糖。小球藻可以进行光自养培养、也可以进行无光照的异养培养,而且是少数几个可用于大规模培养的微藻。所以,小球藻是进行能源微藻研究的一个潜在的理想材料[4]。
三酰甘油(TAG)在大部分生物体中都是最主要的储藏脂类,包括脊椎动物、油料作物、真菌以及微藻。在微藻中,TAG一般在逆境条件下积累于油体[5]。首先,在质体中,乙酰-CoA在乙酰-CoA羧化酶(ACCase)的作用下形成丙二酸单酰-CoA;丙二酸单酰-CoA进行逐步的缩合反应,从二碳单酰基载体蛋白(ACP)开始,依次把二碳单位带入脂酰链,经过数次循环聚合以及去饱和反应后形成不同碳链长度的酰基-ACP,然后在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的作用下合成酰基辅酶A,并从质体转移到内质网或胞质中,成为真核生物内质网三酰甘油合成的底物。游离脂肪酸被酯化生成酯酰辅酶A(CoA)后,在膜结合的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T),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3种酰基转移酶作用下,依次把甘油骨架第一至第三位经酰基化合成三酰甘油,该生物合成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Kennedy途径[6-7]。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催化TAG合成途径即Kennedy途径的最后一步,也是该途径唯一的限速酶。DGAT被认为是在TAG合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普遍存在于所有已研究的真核生物中。到目前为止,共发现3类DGAT基因家族,包括DGAT1、DGAT2和DGAT3基因家族[8-9]。Cases等[10]在小鼠中克隆了第一个DGAT1基因后,Hobbs等[11]在拟南芥中克隆了DGAT1基因,该基因在拟南芥中仅有一个拷贝。AtDGAT1基因在野生型拟南芥中过量表达研究发现,DGAT1转录水平和活性明显提高(10%-70%),油脂积累增加,种子平均重量增加[12]。随后,油菜、蓖麻、烟草、大豆、玉米、橄榄、红花、向日葵、火焰卫矛和百脉根等植物中DGAT1基因也相继被克隆[13-16]。近年来,Lock[17]等通过将一个BnDGAT1反义基因转化到油菜DH12075中发现,DGAT1基因的表达量、总体DGAT蛋白的酶活性和种子的含油量都有明显的下降,同时,种子的产量以及萌发率也比转化前降低,而且种子发育严重畸形。这些结果表明,DGAT除了在总油脂形成中有重要作用以外,它还影响种子的正常发育,但是具体的调控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目前,在一些微藻中也克隆到了DGAT1基因,Boyle等人在衣藻中克隆了一个DGAT1基因[18],Guiheneuf等在三角褐指藻中也克隆到DGAT1基因[5]。莱茵衣藻和三角褐指藻中DGAT1基因的功能已被验证和具体阐述。DGAT2基因家族的成员在动物,植物和酵母中都存在,并且与DGAT1基因家族没有明显的同源性。目前对DGAT2的研究较少,仅在拟南芥(GenBank收录号NM115011)、油菜(GenBank收录号AY916129)、蓖麻少数植物中克隆出来。近两年在莱茵衣藻[19-20]和Ostreococcus tauri[21]中也有报道。Saha[8]等人从发育中的花生子叶细胞质中克隆得到了DGAT3基因,该基因与DGAT1和DGAT2基因家族的相似性不足10%,但是其编码的蛋白具有类似DGAT蛋白功能基序,而且与TAG合成密切相关。此外,有证据表明TAG的形成还存在另外一条途径,即由磷脂:甘油二酯脂酰转移酶(PDAT)利用磷脂催化甘油二酯(DAG)合成TAG和溶血磷脂的反应。无论是在植物还是微藻中,对PDAT基因的研究均不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6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搜索查找表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具有存储器分配限制的协处理器的虚拟存储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