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2710.1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宪彰;结城健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野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9/04 | 分类号: | C12N9/04;C12N1/14;C12N15/53;C12N15/63;C12N1/15;C12Q1/32;C12R1/6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苗堃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素 嘌呤 核苷酸 结合 葡萄糖 脱氢酶 | ||
1.具备以下性状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1)作用:催化在电子受体存在下氧化葡萄糖的羟基而生成葡萄糖酸-δ-内酯的反应,
(2)分子量:通过SDS-聚丙烯酰胺电泳测得的分子量为约100kDa,通过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得的分子量为约400kDa,
(3)底物特异性:对麦芽糖、D-果糖、D-甘露糖和D-半乳糖的反应性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将其对D-葡萄糖的反应性设为100%时对麦芽糖的反应性为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将其对D-葡萄糖的反应性设为100%时对D-半乳糖的反应性为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将其对D-葡萄糖的反应性设为100%时对D-果糖和D-甘露糖的反应性均为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其还具备以下性状:
(4)最适pH:7附近,
(5)最适温度:60℃附近,
(6)pH稳定性:在pH3.0~7.0的范围内稳定,
(7)温度稳定性:在40℃以下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其还具备以下性状:
(8)Km值:对于D-葡萄糖的Km值为约8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其是来源于米曲霉的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其特征在于,具有序列号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该氨基酸序列同源的氨基酸序列。
9.具有生产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能力的保藏编号为NITE BP-236的米曲霉BB-56。
10.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基因,其由选自以下的(A)~(C)中任意一个DNA构成:
(A)编码序列号20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DNA;
(B)由序列号19所示的碱基序列构成的DNA;
(C)具有与序列号19所示的碱基序列同源的碱基序列,且编码具有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活性的蛋白质的DNA。
11.含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因的载体。
12.导入了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因的转化体。
13.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的步骤(1)和(2)、或步骤(i)和(ii):
(1)培养具有生产权利要求7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能力的米曲霉的步骤;
(2)由培养后的培养液和/或菌体回收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的步骤;
(i)在产生所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条件下培养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化体的步骤;
(ii)回收产生的所述蛋白质的步骤。
14.葡萄糖测定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测定试样中的葡萄糖。
15.葡萄糖测定用试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结合型葡萄糖脱氢酶。
16.葡萄糖测定用试剂盒,其含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葡萄糖测定用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野酶株式会社,未经天野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271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