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条轴支承装置以及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91114.1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38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彻也;山本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B62D3/12 | 分类号: | B62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条 支承 装置 以及 车辆 转向 操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条轴支承装置以及包括该齿条轴支承装置的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
背景技术
在齿轮齿条式转向装置中,提供一种用于去除齿条与小齿轮之间的齿隙的齿条轴支承装置。对于齿条轴支承装置而言,在设于壳体的保持孔中收容有能够前后滑动的支承轭、和向该支承轭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借助被压缩螺旋弹簧施力的支承轭而将齿条轴支承为能够沿轴向滑动,并且将齿条轴朝小齿轮侧按压。
然而,由于长期的使用,如果齿条轴以及支承轭的滑动部分的磨损进行下去,则支承轭的前后方向的晃动变大,其结果有可能产生嘈杂声。对于US2010/0024583A1的齿条轴支承装置,如果在上述滑动部分产生磨损,则利用扭簧使凸轮旋转并将凸轮的旋转转换为凸轮推杆的直线运动。利用前进的凸轮推杆将支承轭朝齿条轴侧压入,从而能够将起因于上述磨损而有可能在齿条与小齿轮之间产生的间隙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对于US2010/0024583A1,在凸轮推杆与支承轭之间夹装有环状的弹性部件。固定于支承轭的固定部件将凸轮推杆插通,使得形成于固定部件的端部的卡合部与凸轮推杆卡合时,支承轭与凸轮推杆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规定量。
然而,如果构成固定部件的例如螺栓的相对于支承轭的拧入位置不均匀,则会有可能使上述间隙不均匀。该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吸收由于小齿轮以及齿条的啮合变动而产生的齿隙量的变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齿条轴支承装置以及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所述齿条轴支承装置能够吸收啮合变动,并且能够长期可靠地抑制噪声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特征,所述齿条轴支承装置具备: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固定于壳体;支承轭,该支承轭将齿条轴支承为能够滑动;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夹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支承轭之间,对所述支承轭进行支承;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夹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包括相互卡合的一对凸轮面,所述一对凸轮面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的一对对置面、或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的一对对置面中的任意一方;施加旋转力弹簧,该施加旋转力弹簧使形成有所述一对凸轮面的部件相对旋转;垫圈,该垫圈夹装在由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支承轭的一对对置面中的任意一方构成的第一面与由另一方构成的第二面之间,且该垫圈形成有插通孔;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夹装在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垫圈之间,对所述支承轭朝所述齿条轴一侧施力;以及调整长度限制机构,该调整长度限制机构限制所述压缩弹簧的调整长度,所述调整长度限制机构包括:凹部,该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凸轴,该凸轴具有固定于所述第二面的根端部和设置有承受所述垫圈的承受部的前端部,该凸轴插通所述垫圈的插通孔并突出到所述凹部内;以及定位阶梯部,该定位阶梯部设置于所述凸轴的根端部以及前端部的任意一方,并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面或所述承受部抵接。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使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部件的特征及优点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齿轮齿条式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齿条轴支承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齿条轴支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齿条轴支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齿条轴支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齿条轴支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齿条轴支承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实施方式的齿条轴支承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1具有:与转向盘等转向操纵部件2连结的转向轴3;经由万向联轴器4而与转向轴3连结的中间轴5;经由万向联轴器6而与中间轴5连结的小齿轮轴7;具有与设置于小齿轮轴7的端部附近的小齿轮7a啮合的齿条8a且作为在汽车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舵轴的齿条轴8。通过小齿轮轴7以及齿条轴8构成由齿轮齿条机构形成的转舵机构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1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有机颜料制备电泳粒子的方法
- 下一篇:蒸煮米饭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