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存罐的支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63390.7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7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境和博;日野原孝树;茂木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T11/26 | 分类号: | B60T11/26;B60T17/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存 支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通过托架将配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储存罐(也称为“制动储存罐(brake reservoir tank)”)等支承于车身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填充有制动液的储存罐(制动储存罐)经由托架(保持托架)而安装在发动机室的内壁面的主体上。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托架上设有:安装在储存罐的下表面且大致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底壁部;从该底壁部的两端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的侧壁部;从一方的侧壁部大致沿着铅垂方向延伸而固定于车身的突片。并且,托架的突片通过螺栓及螺母而与在储存罐上形成的卡止部紧固连结。
在托架与储存罐的安装时,通过对与螺栓的外螺纹部螺接的螺母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与作用在螺母与托架的卡止部之间的摩擦力相应地作用使储存罐的底面部向下方移动的旋转力矩。在该旋转力矩的作用下,使储存罐的底面部向与托架的底壁部进行压力接触的方向随动旋转,因此能够将储存罐在托架的底壁部保持成稳定的状态。
图8是表示以往的储存罐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储存罐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表示以往的储存罐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简要立体图。
图8所示的以往的储存罐200与软管500、主液压缸600、负压助力器(省略图示)构成制动器组件。储存罐200载设在托架300的载设部310上而被支承,该托架300螺栓紧固在发动机室100内的内壁110上。储存罐200主要由树脂制的罐主体210和将罐主体210的开口部堵塞的盖220形成。
如图9所示,在罐主体210的下表面侧形成有:朝向车宽方向突出形成,且形成有螺栓插入孔231的车身固定用的固定片230;与在托架300的载设部310形成上的卡止孔340卡合的防旋用的卡止爪部240;将未图示的罐液量传感器的连接器连接的耦合器部250。
由于在设置检测储存罐200内的液量的液量传感器(省略图示)的情况下,液量传感器多设置在罐主体210的最下表面部,因此耦合器部250形成在罐主体210的下表面部。
托架300由金属制板材构成,其形成有:载设部310,其具有所述卡止孔340且平坦地形成;罐紧固连结片320,其具有螺栓插入孔321,该螺栓插入孔321供用于将储存罐200的固定片230固定于车身的螺栓700(参照图8)插入;安装部330,其具有螺栓插设部331,该螺栓插设部331分别供用于螺栓紧固在发动机室100(参照图10)内的内壁110上的一对所述螺栓700(参照图8)安装。
储存罐200载置在载设部310上,通过将在载设部310的前端侧形成的罐紧固片320螺栓紧固而固定于固定片230,并将在托架300的基端部形成的安装部330的螺栓插设部331螺栓紧固于发动机室100的内壁110而固定。
如图10所示,在托架300的下方配置有各种线缆、软管。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机动车中,高压的电源线缆400有时以从车辆前方钻入托架300的下方的方式朝向车辆前后方向配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4429号公报(段落0025、0029、图1及图2)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储存罐的支承结构的情况下,托架(保持托架)与储存罐紧固连结的部位仅为卡止部这一个部位。
因此,车辆在行驶中进行转弯时等,储存罐以螺母的紧固连结点为轴,产生从托架的底壁部分离的方向的旋转力矩,因此储存罐可能由于该旋转力矩而转动。
另外,托架的突片由于配置在储存罐的中间附近,因此在托架上形成底壁部时,左右一对侧壁部成为必须结构。因此,因侧壁部形成在底壁部的左右两侧而托架的重量相应地变重,从而存在托架整体的重量变重这样的问题点。
另外,图8~图10所示的以往的储存罐200中,固定片230突出形成在罐主体210的侧面上,卡止爪部240形成在罐主体210的下表面上。因此,在通过托架300将储存罐200固定于车身时,固定片230和卡止爪部240在侧视下处于分离的位置,且未形成于同一平面,因此存在虽然将储存罐200向预先设定的规定位置安装却难以产生定位精度这样的问题点。
另外,由于储存罐200的卡止爪部240及耦合器部250(参照图9)形成在罐主体210的下表面部,托架300需要对应于卡止爪部240及耦合器部250的形状来形成,因此存在使托架300整体的形状复杂化这样的问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日信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日信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63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高活性单线态氧清洗膜污染的方法
- 下一篇:二氧化碳回收设备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