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氯吡脲可溶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0464.5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伍智华;彭山英;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玉秋;郝鹏 |
地址: | 64140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氯吡脲 可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氯吡脲制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氯吡脲可溶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氯吡脲,化学名称1-(2-氯-4-吡啶)-3-苯脲,又名调吡脲、吡效隆、脲动素、氯吡苯脲、KT-30、4PU-30、CPPU等,它是一种白色粉末,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氯吡脲最早由美国Sandoz公司确证其植物生长调节功能,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开发此品种并申请专利,国内于1987年由四川大学化学系合成。氯吡脲是一种全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细胞分裂素的生物活性,但其生物活性比6-BA、玉米素、2,4-D、KT等高出百倍以上,被认为是玉米素的替代品。氯吡脲属苯脲类细胞分裂素,其生理作用与一般嘌呤型细胞分裂素类似,但作用质量浓度更低,活性更高。
由于氯吡脲不溶于水,一般将其加工成可溶液剂,用有机溶剂溶解后使用,由于有机溶剂的含量高,对包装运输和环境不安全。如国内目前登记的0.1%氯吡脲可溶液剂一般由酒精和乳化剂组成,酒精的含量很高,对包装和运输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始开发对此类可溶液剂具有替代作用的其他氯吡脲制剂。
目前替代可溶液剂的其他氯吡脲制剂有以下两种:一是加工成可溶粉剂,但粉剂比粒剂更容易吸潮,若加入可溶性填料(如葡萄糖),吸潮后极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生长,不利于使用;长时储存也容易结块,影响使用;并且粉剂存在粉末飘逸等问题,使用人员易吸入肺部,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二是加工成可溶粒剂,造粒常用填料为非水溶性的玉米淀粉、硅藻土、高岭土等,这些填料造粒效果优秀,生产容易、方便,但由于不溶于水,不能达到全水溶。而水溶性的填料如葡糖糖、麦芽糖糊精等由于易溶于水,黏度较大,造粒效果非常差,即使能造粒,对造粒设备和工艺要求也比较高,不适合用于生产造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氯吡脲可溶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方便快捷的制作出成型效果好的氯吡脲可溶粒剂,所述氯吡脲可溶粒剂便于运输,使用时能够快速溶于水中且清澈透明。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氯吡脲可溶粒剂,所述氯吡脲可溶粒剂的组成成分,按重量比计为:氯吡脲0.1%—2%、乳化剂0.1%—10%、营养物质1%—30%、造粒填料70%—85%、粘结剂0.5%—5%、增效剂1%—5%。加入增效剂可以增加雾滴在作物表面上的附着力,提高药剂利用率。
所述营养物质的组成成分,按重量比计算,包括:
大量元素肥 70%—78%
中量元素肥 10%—28%
微量元素肥 0.5%—1%。
加入上述配方的营养物质提高植物生长效率明显,因为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添加营养可以满足植物对营养的需求,加入大量元素、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为植物提供全面的营养。
优选的,所述大量元素肥为磷酸一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硝酸钾、硝酸铵的任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中量元素肥为硝酸铵钙、过磷酸钙、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钾、硅酸钠的任一种或者两者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微量元素肥包括钼肥、硼肥、锰肥、锌肥、铜肥、铁肥。
优选的,所述造粒填料为乳糖,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加入其他可溶性填料与乳糖搭配,如葡萄糖、麦芽糖、山梨糖醇、海藻糖、水溶性糊精的任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如造粒填料的组成成分,按重量比计,包括:
乳糖 90%—100%
葡萄糖 0%—10%
水溶性糊精 0%—10%。
采用葡萄糖或其他可溶性填料由于其可溶性,加入水后容易造成水分混合不均匀,粘度高,造粒难度很大。如水溶性糊精使用过量,加入一点水后就成胶状,无法造粒;葡萄糖加入水分后,造出的颗粒容易黏结成块,造粒同样困难。通过实验筛选发现乳糖造粒粒型优美,不粘结,非常适合造粒。同时可以搭配加入少量的其它填料,如葡萄糖等,同样能造出优美的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0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油
- 下一篇:一种全氟烷酰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