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卵黄抗体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33318.X 申请日: 2012-06-04
公开(公告)号: CN103304664A 公开(公告)日: 2013-09-18
发明(设计)人: 曹军;常燕;金大勇;王兆慧;刘思园;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 南通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6/12 分类号: C07K16/12;C07K16/02
代理公司: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32100 代理人: 葛雷
地址: 226019***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制备 致病性 维氏气单胞菌 卵黄 抗体 方法
【说明书】:

本申请是申请号:201210181107.1,申请日:2013.6.4,名称“抗暗纹东方鲀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卵黄抗体的制备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抗暗纹东方鲀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卵黄抗体的制备技术,用于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防治。属于生物制品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又称凡隆气单胞菌、维罗纳气单胞菌,1983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纪念法国微生物学家Veron在弧菌和气单胞菌研究中的贡献而命名。该菌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土壤乃至海水中,其中一部分菌株是微生态环境中正常存在的,而另一些菌株具有致病性,主要感染变温动物,如中华绒螯蟹、泥鳅、锦鲤,斑点叉尾鲴等,可引起大量死亡;维氏气单胞菌对恒温动物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但有人认为免疫功能健全者也可被感染,通常患者发生急性腹泻,也可能引起菌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病例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人一鱼共患致病菌,并在食品安全上表现出重要意义,部分国家已经将其规定为食品安全的检疫对象。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动物生产和疫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但抗菌药的不科学使用,致使药物残留、环境污染和细菌耐药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关注的兽医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安全、高效的抗菌药替代品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卵黄抗体可治疗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具有安全、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廉价、易得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抗生素替代品。

目前,卵黄抗体研制技术正成为国内外医药领域的新热点。卵黄中的卵黄抗体浓度能长期维持在相当于甚至超过血液抗体浓度的水平(Larsson等,1993),(Hatta等,1993),一羽高产蛋禽产蛋期每月大约可产1500mg卵黄抗体(Schade等,1994)。卵黄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发挥作用后即可被机体作为营养物质分解利用,纯品不会残留任何有害物质;而且稳定性较好,能耐酸、耐碱、耐热、耐酶解(Shimizu等,1992),可制成方便保存和运输的卵黄抗体粉,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生物制品。目前IgY技术在国内研究与应用的大体情况是:在兽医学和功能食品开发上比较受重视,甚至较许多西方国家更加重视产品开发和商品化。但IgY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工作还比较薄弱,其剂型研究几乎无人涉及,这也成为IgY普遍应用的“瓶颈”。

lgY在疾病防冶中的研究是被动免疫领域的热点和十分活跃的课题。在细菌性肠道疾病防治方面,目前认为IgY有三大作用机理:一是抗特定病原菌的IgY能直接粘附于病原菌的细胞壁上,改变病原菌细胞的完整性,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二是IgY可粘附于细菌菌毛上,使病原菌不能粘附于肠道黏膜;三是部分IgY在肠道消化酶作用下,降解为小肽(含有抗体未端高度可变的小肽:Fab部分),这些小肽仍能与抗原结合,具有中和病原能力。在非胃肠道疾病防治方面,IgY进入胃肠道后,在消化酶的作用下,IgY部分降解为小肽,极易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与特定病原菌的粘附因子结合,使病原菌不能粘附易感细胞而失去致病性,可对非肠道病原菌发挥抑菌作用。抗胆囊收缩素IgY能在SD大鼠十二指肠段以完整分子形式吸收或部分吸收进入血液,发挥其免疫学和生物学效应,但抗CCK卵黄抗体的吸收机制未得到进一步的实验论证。

卵黄抗体在鱼类细菌性疾病防冶方面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Arastech等用卵黄抗体对虹鳟进行被动免疫预防试验,发现虹鳟服用卵黄抗体15天后对鳗弧菌产生了明显的免疫力。Gutierrez等用卵黄抗体对日本鳗鱼进行口服免疫,发现免疫后其肠道中迟缓爱德华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因而抑制该病原从受伤的肠壁入侵肝脏和肾脏,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王斌等在采用口服法对大菱鲆进行免疫保护试验发现,无论是用肌肉注射还是用划伤浸泡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都不会使鱼发病,保护效果较好;卵黄抗体对划伤浸泡感染的保护效果要好于注射感染组。但其中原因也未得到进一步的实验论证。李肖梁等用特异性卵黄抗体添加剂对中华鳖的免疫保护实验表明:特异性IgY抗体的饲料添加剂对相应病原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肾脏中细菌总数明显减少,但IgY在中华鳖机体内的作用机理和代谢未做更明确的实验论证。

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特种水产养殖对象,随着暗纹东方鲀人工繁殖、营养及无毒人工养殖等综合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暗纹东方鲀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已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暗纹东方鲀疾病在生产实践中已有出现,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3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