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果酒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8775.X | 申请日: | 2013-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5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黄敬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杰;黄敬骅 |
主分类号: | C12G3/04 | 分类号: | C12G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何本谦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酒类,具体地说是一种以桑果、桑根和植物中草药为原料以酒酿制而成的保健酒,本发明还涉及该保健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桑果是一种野生水果,由于口感不太理想,很少以水果形式出售,反而以饮料产品销售居多。李时珍写著的“草本钢目”介绍,桑果、桑根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降血压,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等功效,因此,桑果是一种有一定保健作用的物质。在现有技术中,中国发明专利先后公开了“橄榄酒”(申请号为P4111945.9公开号为1121955)、“一种橄榄酒及其制作工艺”(申请号为95119005.9、公开号为1149621)和“一种橄榄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0410026767.8公开号为1563334),其目的在于将橄榄果和部分中草药的有益成分溶解于酒中便于人们吸收,达到一定的保健效果。上述的几种橄榄酒所加入的中草药有所不同,其功效各有差别,但以桑果和桑根作主要原料制成的桑果酒却尚未有报导,如何利用桑果的有益成分制成桑果酒,这正是本发明研发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降血糖、降血脂、滋阴补肾以及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有一定功效的桑果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桑果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桑果酒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纯粮酒1500 桑果200~600 桑根100~250 黄芪30~100 丹参10~30。
制备本发明桑果酒的配比优先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纯粮酒1500 桑果250~400 桑根120~200 黄芪40~60 丹参12~20。
本发明桑果酒的最佳重量(份)的配比是:
纯粮酒1500 桑果300 桑根150 黄芪50 丹参15。
在上述配方中所述的中草药制是粉碎后的散剂。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桑果酒的生产方法是:将鲜桑果、桑根经一蒸一晒后加入中草药和纯粮酒混和并搅拌,在25~30℃的室温中浸泡15~30天,然后将酒沉淀、过滤,使酒渣分离。随后根据酒质标准的酒色、酒味和酒香加入薄荷、枸杞子和桂元肉进行调整,再浸泡8~12天,进行陈酿,最后将酒浆精滤便可制成桑果酒。
在上述的生产方法中,用以勾调酒色、酒味和酒香的次药的重量比为薄荷0.5~1.5,枸杞子0.5~2.5,桂圆肉0.3~1.5。
经配制后的桑果酒有如下感观指标:
1. 酒色为紫色、淡紫色;
2. 酒质清亮、透明;
3. 无明显悬浮物和沉淀物;
4. 果香与酒香和谐,桑果香突出;
5. 入口清爽、圆润、果香纯正、回味绵长。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除利用桑果、桑根的有益成分外,还利用桑果的果酸对中草药剂进行果酸软化处理,将中草药中的纤维组织和有利于人体的元素分解出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本发明的桑果酒可采用不同酒度的纯粮酒来酿制,以满足人们对不同酒度的需求。本发明的产品酒度有8、18和36度三种,但保健效果以制成后为36度的桑果酒比较好。该酒经饮用结果证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选用的桑果和中草药为可食水果和常用药,无其他化学添加剂,对人体无毒无害,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规定。
2.本发明的桑果酒酒度较低、口感好,营养丰富,服用方便。
3.长期饮用对降血压、补肝益肾、滋阴补血,强身健体有一定的功效,可起到保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桑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千克)
纯粮酒1500 桑果300 桑根150 黄芪50 丹参15。
生产方法如下(如图1所示)
将桑果、桑根一蒸一晒后加入中草药的黄芪和丹参,再加入纯粮酒混和并搅拌,在28℃的温室中浸泡25天,然后将酒沉淀,过滤,使酒与渣分离。随后根据酒质标准的酒色、酒味和酒香加入枸杞子、薄荷和桂元肉对酒色、酒味及酒香进行勾调,达到感观标准后再浸泡10天,进行陈酿,最后将酒浆精滤便制成本发明的桑果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杰;黄敬骅,未经张杰;黄敬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87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