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牛猝死症的中药组合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219846.X 申请日: 2013-06-05
公开(公告)号: CN103239673A 公开(公告)日: 2013-08-14
发明(设计)人: 李跃杰;燕磊;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9064 分类号: A61K36/9064;A61P37/02;A61P43/00;A61K35/64;A61K33/1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61 山东省***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治 猝死 中药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治牛猝死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牛猝死症是原因不明、突然死亡的一种临床症状。因其病因尚未有定论,以临床突然发病,急性死亡,故暂定为“猝死症”,对养牛业危害较大。

关于本病的病因,近年来研究报道较多,尚无定论,可概括如下:

1.牛误食氟乙酰胺污染的饲草或饲料。

2.牛感染A型魏氏梭苗致发本病,或致病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致发。

3.牛严重缺硒引起的急性死亡。症状牛在采食、使役、食后不久或休息时,忽然发病死亡,本病特点是发病急,死亡快。牛发病急,多是频频呜叫,惊恐,口吐白色或暗红色泡沫,颈后及胸侧被毛逆立,肩胛及后肢肌肉震颤,体温正常或偏低,突然倒地,四肢划动,1小时~2小时死亡。

预防对本病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对氟乙酰胺中毒的常发地区,应加强宣传,防止鼠药污染饲草或饲料。对于缺硒地区,应定期给牛补饲含硒维生素E。对以A型魏氏梭菌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多联魏氏梭菌苗,给牛进行定期免疫。

治疗因牛猝死症发病急,死亡快,常来不及诊断和治疗,或不等兽医人员到场,病牛已经死亡。本病的确诊主要靠死后检查。可以采胃内容物进行毒物分析,也可采集肠管进行细菌学检查等。

近年来,在我国的海南、安徽、山东、河南、辽宁、吉林等省广为流行,引起大批死亡,死亡率高。据我们对1003例病例分析,死亡率达99%,因此,对本病尽快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经济有效方便的一种防治牛猝死症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防治牛猝死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鬼箭羽20-30份、楝叶20-30份、百部20-30份、龙牙草20-30份、莲须20-30份、人面子10-20份、肉豆蔻10-20份、吴茱萸10-20份、砂仁10-20份、高良姜10-20份、藿香10-20份、紫石英10-20份、黄芪1-10份、乌药1-10份、菟丝子1-10份、枇杷叶1-10份、茴香1-10份、蜂蜜1-10份、人参花30-40份、七叶莲30-40份、建曲30-40份、牡丹花30-40份、玉米30-40份;

制备方法:

按配方比例将以上成份按常规提取、分离、干燥、粉碎,按比例复配,混合均匀、干燥后可制成片剂、胶囊剂、口服制剂,口服给药,防治期间每天一次,治疗期间每天三次,每次3.6g。

一种防治牛猝死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鬼箭羽22-28份、楝叶22-28份、百部22-28份、龙牙草22-28份、莲须22-28份、人面子12-18份、肉豆蔻12-18份、吴茱萸12-18份、砂仁12-18份、高良姜12-18份、藿香12-18份、紫石英12-18份、黄芪2-8份、乌药2-8份、菟丝子2-8份、枇杷叶2-8份、茴香2-8份、蜂蜜2-8份、人参花32-38份、七叶莲32-38份、建曲32-38份、牡丹花32-38份、玉米32-38份。

第一步,将药物分别装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离心,过滤,获得过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获得浸膏,将浸膏冷藏保存,随后进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用粉碎机粉碎并过筛,获得粒度为50~100目的粉末;

第二步,将上述粉末投入搅拌机中常温常压条件下搅拌至均匀,获得所述中药组合物。

一种防治牛猝死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鬼箭羽25份、楝叶25份、百部25份、龙牙草25份、莲须25份、人面子15份、肉豆蔻15份、吴茱萸15份、砂仁15份、高良姜15份、藿香15份、紫石英15份、黄芪5份、乌药5份、菟丝子5份、枇杷叶5份、茴香5份、蜂蜜5份、人参花35份、七叶莲35份、建曲35份、牡丹花35份、玉米35份。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药理及药性:

鬼箭羽:

卫矛,又叫鬼箭羽、鬼箭、六月凌、四面锋、蓖箕柴、四棱树、山鸡条子、四面戟、见肿消、麻药。为卫矛科植物卫矛的具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全年可采,割取枝条后,除去嫩枝及叶,晒干。或收集其翅状物,晒干。有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之功效。

【性味】苦;辛;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苦,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甘涩。

⑤《纲目》:味酸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9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