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油耗远程监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4328.0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9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成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清研微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互联网 实时 油耗 远程 监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油耗远程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燃油成本是机动车营运成本中的大头,降低燃油,提高用车效率,是车辆监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市场上的油量监测方法有很多,但均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1)基于压力感应的油量监测方法,在油箱的底部安装压力传感器,通过输出的压力值、燃油密度,测算出油箱油位的高度值,再根据油位高度进行油箱内油量值标定。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a)此方法中,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油箱底部,通向大气以及位于油箱内的导压口,常常由于油污的影响被堵塞,因此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不能正常测量;(b)由于油箱高度普遍为1米以下,选用的压力传感器范围一般为0到10KPA左右,此类微压传感器测量的精度较低;(c)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油箱底部的放油阀处,不能频繁拆卸,影响油箱清理工作;(d)压力传感器受温度影响较大,测量结果不一定准确。
(2)增挂“副油箱”的油量监测方法,利用同液位的原理,在油箱外面,增加一个类似“副油箱”的套管,油箱内部液面变化会直接导致此套管液面变化,根据套管液面高度可以推算出油箱内的油量。此方法同样存在一些问题:(a)需要对油箱进行比较大的改造,施工困难,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b)车辆行驶过程中,震动会导致油面变化较大,准确度不高。
(3)通过检测电阻值的方法测量油量,油箱内的浮筒连接一个滑动变阻,直接浮在液面上,当油量变化时,浮筒的高低也会改变,从而导致滑动电阻的电阻值改变。通过加压检测,可以得出变化的电压值,再根据电压变化情况推算油箱内的油量。该方法的原理简单,但是可行性较差:(a)需要人工对油量与电压值的数值关系进行标定,不同车型或者油箱型号的计算公式也不同,因此实施起来比较困难;(b)此方法需要对油箱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目前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a)司机偷油卖油无法控制;(b)车辆去向不明,行车路线无法掌控,车辆利用效率低;(c)车辆费用居高不下,各种费用与实际不相符(如谎报过路费、燃油费等);(d)缺乏用车监督(如频繁公车私用、拉私活等);(e)司机的不良驾驶习惯或方式,会带来严重的燃油浪费,有统计显示,不同的驾驶方式可能导致油耗水平相差20%甚至到50%。这些问题会给企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规范机动车油耗管理,防止漏油偷油,实时监测车辆的行车轨迹和状态,保障车辆安全,同时确保车辆在运营过程中合理使用燃油,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油,降低污气排放,是物流公司、车辆运营公司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不仅关系到降低燃油和运营成本,还关系到节能减排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油耗远程监控设备,车辆上的油耗检测装置和车载移动终端可以实时检测油耗和车辆位置等信息,并通过GPRS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信息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对接收到的车辆信息进行跟踪处理,实时监管车辆油耗和行车轨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偷油卖油、谎报费用、公车私用、车辆去向不明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油耗远程监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油耗检测装置、车载移动终端及信息管理中心,所述油耗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油耗信息周期性地传送给车载移动终端,所述车载移动终端从接收到的油耗信息中计算出实际油耗量,同时实时检测行车信息,将实际油耗量与行车信息周期性地通过GPRS无线通信网络传送给信息管理中心,所述信息管理中心接收从车载移动终端传来的信息进行跟踪处理,实时监管车辆油耗和行车轨迹。
优选的,所述油耗检测装置采用流量传感器分别检测进油管和回油管中的即时进油流量和回油流量,并周期性地传送给车载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车载移动终端可以周期性的获取来自油耗检测装置的进油流量和回油流量,并根据两种燃油流量之差计算出实际耗油量,可以实时地检测到车辆当前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这些行车信息,同时,所述车载移动终端周期性的将实际耗油量和行车信息发送给所述的信息管理中心,另外所述车载移动终端可以根据司机的需要向信息管理中心发送行车故障报警、防盗报警和求助这些请求信息,可以接收来自由信息管理中心发送的反馈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清研微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未经苏州清研微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43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的方法
- 下一篇:透明质酸用于促进血管生成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