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电机的油冷却系统和一种汽车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7511.4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军;蔡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1/20;H02K3/24;H02K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何立春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电机 冷却系统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机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电机的油冷却系统和一种汽车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除了自身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外,连接在电机周围的发动机或变速箱的温度也很高,将大量的热量传递到电机上,使得电机温度进一步升高,严重影响到电机的性能和效率。特别是对于高速乘用车混合动力电机,在非常有限的外形空间中,要求实现高转速大功率的性能,对于电机的散热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冷却系统或油冷却系统来对电机进行降温。
但是现有水冷却系统主要存在如下缺点:冷却介质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电机局部温度过高;冷却水道的存在增加了壳体的壁厚,也给铸造或加工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对于高转速和超高转速的电机,水冷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开放轴承的润滑冷却。
目前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电机油冷却系统采用的主要结构有:单排油口喷淋冷却和多排油口喷淋冷却。
图1是现有的单排油口喷淋冷却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现有的单排油口喷淋冷却系统中的单排油口的示意图。参见图1和图2,单排油口喷淋冷却系统中,冷却油通过集成于壳体上的油道对电机绕组进行单排的喷油冷却,主要是通过壳体内部油道将冷却油输送到轴向分布的两个喷油口,然后对定子绕组端部进行喷淋冷却,而冷却油对于转子和轴承的冷却主要依靠重力或飞溅方式。
图3是现有的多排油口喷淋冷却系统的结构图。图4是现有的多排油口喷淋冷却系统中的多排油口的示意图。参见图3和图4,在多排油口喷淋冷却系统中,冷却油通过集成于壳体上的油道对电机绕组进行多排的喷油冷却,而多排的喷油口是沿圆周方向进行分布的,主要是通过壳体内部多个贯通的油道将冷却油输送到多排的多个喷油口,然后对定子绕组端部进行喷淋冷却,而对于转子和轴承的冷却也主要依靠重力或飞溅方式。
在上述的单排油口喷淋冷却系统中,冷却油通过集成于壳体上的油道对定子绕组进行单排的喷油冷却,由于单排油道整体位于机壳上,只能对定子绕组顶部进行局部冷却,不能对于定子铁芯进行直接冷却,冷却效果较差。在上述的多排油口喷淋冷却系统中,冷却油通过集成于壳体上的油道对电机绕组进行多排的喷油冷却,虽然油口数量增多但油道整体仍然位于机壳上,也只能对于定子铁芯进行间接冷却,冷却效果并不理想。
可见,现有的油冷系统都不能对定子铁芯进行直接有效的冷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汽车电机的油冷却系统,能够对定子铁芯进行直接有效的冷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机的油冷却系统,该油冷却系统包括:位于电机壳体前端面的进油口10、与进油口10连通的位于电机壳体上的轴向油道11以及与轴向油道11连通的四条支路,其中:
第一条支路用于冷却定子铁芯,其包括:与轴向油道11连通的第一油道15,以及与第一油道15连通的第一圆周油槽14和第二圆周油槽16;
第二条支路用于冷却绕组前端部,其包括:与轴向油道11连通的第二油道12、与第二油道12连通的前油槽13和与前油槽13连通并位于前油封环上的多个前出油嘴2;
第三条支路用于冷却绕组后端部,其包括:与轴向油道11连通的第三油道17、与第三油道17连通的后油槽18和与后油槽18连通并位于后端盖上的多个后出油嘴7;
第四条支路用于冷却轴承和转子,其包括:位于后端盖顶部且与轴向油道11连通的竖直油道21、与竖直油道21的连通的后轴承油道22、与竖直油道21的尾部连通的轴向的转子导油管9、与转子导油管9连通出油口27;转子导油管9上还有多个径向孔26。
在上述的油冷却系统中,
所述轴向油道11是位于电机壳体顶部的圆孔;
所述第一圆周油槽14和第二圆周油槽16是由壳体上的凹槽和定子铁芯的外表面构成的通道;
所述前油槽13是由壳体上凹槽和前油封环的外表面构成的通道;后油槽18是由壳体上凹槽和后端盖上局部油封环外表面构成的通道;
所述竖直通道21是位于后端盖中的纵向的圆孔。
在上述的油冷却系统中,
所述电机壳体与后端盖之间采用螺栓固连并平面密封,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固连;
所述转子导油管9与后端盖螺纹连接。
在上述的油冷却系统
所述后端盖上有一组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后安装孔19,所述多个后出油嘴7装配在后安装孔1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75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