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转化制备氧化白藜芦醇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47405.3 申请日: 2013-04-25
公开(公告)号: CN103194493A 公开(公告)日: 2013-07-10
发明(设计)人: 李顺祥;虢小翊;周晋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C12P7/22 分类号: C12P7/22;C12R1/685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10208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微生物 转化 制备 氧化 藜芦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转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转化技术制备氧化白藜芦醇的安全、高效、快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ol)是羟基化的白藜芦醇结构类似物,较早的由北海道大学的S.Mongolsuk, Alexander Robertson, R.Towers等人在滇菠萝蜜中发现,而后在桑科植物中,百合科以及麻藤科植物中也陆续出现了它的身影。虽然相较于白藜芦醇它的自然资源显得十分有限,但是它卓越的药用医疗、食品保健价值好似一笔巨大的宝藏,促使大量研究者们的挤上探索这个宝藏的伟大航路。

随后在1998年以及2007年等研究报告中发现氧化白藜芦醇是络氨酸酶的抑制剂,可作为高效的美白化妆品添加剂。2003年以及2011年,研究者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氧化白藜芦醇表现出比熟知的抗氧化剂衍生物以及抗坏血酸更有效的DNA保护作用,具备十分优良的抗氧化以及抗衰老作用(抗自由基),表明氧化白藜芦醇可作为抗衰老剂和核黄素稳定剂潜在利用价值。

2004年、2006年以及2008年等研究中又发现氧化白藜芦醇卓越的神经保护作用,或可开发成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药物以及预防老年痴呆以及中风等此类病症发生的保健食品。2011年朱拉隆功大学通过小鼠实验研究证明当运用氧化白藜芦醇作为乳液主要的基础成分时,可以治疗皮肤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氧化白藜芦醇的生物活性远不止这些,如近年来华工理工大学就以氧化白藜芦醇具备有效治疗及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除此之外,氧化白藜芦醇还具有抗癌、护肝、抗炎等诸多有利于人类健康的药用效果。

氧化白藜芦醇(Oxyresveratrol)比桑皮苷A(mulberroside A)多两个酚羟基,是它的桑皮苷A的苷元。QIUE报道,桑皮苷A 通过实验小鼠代谢后生成的氧化白藜芦醇,生物活性更强。同时,Jeong-Ha Kim等在专利(Application#:20060216253,Class:424062000(USPTO))中报道,从桑白皮(桑树根根皮)中提取分离桑皮苷A时,所得到的最终产物中检测到了少量氧化白藜芦醇。目前获得氧化白藜芦醇的主要方法主要是用乙醇浸提桑白皮,再用硅胶、凝胶、聚酰胺等反复柱层析。这些方法过程繁琐,得率纯度偏低,更重要的是它至提取分离得到了桑树中已经存在的少量氧化白藜芦醇,其含量较低。而桑白皮中的桑皮苷A含量远远高于氧化白藜芦醇,造成了很大的生物能源浪费。西南大学徐立等人在专利(CN101591680)题名为氧化白藜芦醇的提取方法中利用直接酶对桑皮(桑枝)提取,继而对高含量的桑皮苷A进行了完全转化,大大增加了其含量。但由于酶的价格昂贵、且不易获得等缺陷,造成实际生产中的诸多不便。若通过安全易得的微生物方法转化桑皮苷A,不但可以简单、高效的快速提高提取物的收率,并且成本大大的降低,目前并无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大大提高植物中氧化白藜芦醇的得率,转化率为70~98%。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法或从植物中直接提取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有害物质含量低,安全无毒副作用;2、可进行大规模的应用,不受季节环境等影响;3、生产操作简便,产品得率高;4、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方法转化制备氧化白藜芦醇的方法。主要通过微生物与桑枝粉末共同发酵方法将桑枝中高含量的桑皮苷A彻底转化为氧化白藜芦醇,从而提高氧化白藜芦醇的得率。该微生物是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

本发明制备氧化白藜芦醇的微生物转化方法,包括:

(1)、将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进行常规培养活化,活化后的菌株做为生物催化剂;活化所用的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PDA)斜面培养基:马铃薯 20%,葡萄糖2%,琼脂粉1.5%~2%,pH自然。121℃高压湿热灭菌,20~30分钟,灭菌后冷却,制成斜面、接种黑曲霉进行活化。28℃培养3~5天。

(2)、取鲜桑枝或桑根的皮,粉碎至20~40目,作为生物转化底物,再将其添入发酵培养溶液;发酵培养的培养基为:桑枝粉末1-2%、可溶性淀粉2-4%、蛋白胨0.5-1.5%、磷酸二氢钾0.4%、硫酸镁0.4%、硫酸铵0.4%。pH值为3~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7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